返回

第68章 接收战利品(十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8章 接收战利品(十更) (第2/3页)



    工坊的核心区域笼罩在恒定而冷冽的光线下。

    陈瑜将俘虏平放在中央的特制金属实验台上,固定装置自动锁死她的四肢与躯干。

    数根搭载着不同功能传感器的机械触手从上方悄然垂下,开始对实验台上的躯体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深度扫描。

    光学镜头、频谱分析仪、深度生物信号探针……

    多种扫描模式同步启动,海量的数据流如同奔腾的瀑布,在陈瑜视野侧面的悬浮界面上急速滚动。

    “身份确认:莫厄尔中尉,隶属于军用科技特殊项目行动部。”陈瑜低声念出从对方尚未完全损坏的军用芯片中直接读取的身份信息。

    他的意识如同无形的探针,轻而易举地穿透了军用科技引以为傲的ICE,深入对方那片混乱的记忆区。

    无数记忆碎片如同打碎的镜片,折射出严酷的训练、血腥的任务执行过程,以及植入体超负荷运转时带来的阵阵神经剧痛。

    陈瑜以一种近乎绝对的冷漠浏览着这些碎片,精准地筛选出有价值的技术参数和战斗记录,对于那些属于“个人”的情感波动与痛苦体验,则直接无视。

    扫描数据快速构建出莫厄尔身体的详细三维模型,每一个植入体的精确位置、具体型号和实时的能量流动路径都被清晰地标注出来。

    分析结果显示,她搭载了实验级的“斯安威斯坦”型神经驱动系统,版本号为5.4b,在极限加速状态下,神经元信号延迟可以压制在0.08秒以下,但其冷却周期过长,连续使用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巨大的负荷。

    左前臂植入的“单分子线”,其发射机制显得相当粗糙,导致有效射程和打击精度都低于标准水平。

    她体内现有的强化肌腱与合金骨骼结构,虽然提供了基础的力量与机动性提升,但能量传递效率颇为低下,存在大约百分之十七点三的无谓损耗。

    而那对名为“夜鸦”的螳螂刀,其高频震动模式尚属合格,但材质本身的韧性与能量传导涂层存在明显缺陷,很容易引发金属疲劳。

    “整体评价:”陈瑜的合成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判定语气,“这只是一个将各种实验室级别的部件强行堆砌起来的产物,系统整合度低下,设计理念充斥着短视与功利,并且对载体本身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持续性损害。

    其实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