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颠覆性的成果!这下事又大了…… (第2/3页)
子式看,表情也变得有点怪异。
他不从事凝聚态物理的研究,但还是听过那个‘小道消息’,本来以为是谣传,再加上和自己无关,也没有在意。
竟然是真的?
杨春雨脸上都露出了惊奇,他还是赶紧收了回去,专业性的问道,“制备这种材料问题不大,但是你们有什么需求?”
“我的意思是说是制备薄层,晶体还是块状材料?”
张明浩顿时问道,“制备晶体材料需要多久?”
“最低三个月,可能要六个月以上。”
杨春雨说了个时间。
张明浩顿时凝住了眉,三个月以上,甚至是六个月以上,时间太长了。
杨春雨解释道,“稳定晶体生长都需要这么久,而且因为是新材料,还要研究如何去使其稳定生长。”
“薄层结构也是一样,需要的时间稍微短一些。”
“如果是块状材料,就比较快了,一个星期就够了。”
最好的当然是晶体材料,晶体材料具有稳定而规则的原子排列,材料所具备的特性会表现的非常明确。
薄层材料,测定上都会麻烦一些,在不同压力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
一般薄层材料是用于做理论机制实验的。
块状材料相对粗糙一些,原子排列不是那么整齐有序,材料所具备的特性也并不显著。
但是块状材料制备容易,成本低,只需要通过粉末压制、烧结等工艺就能制备。
张明浩仔细考虑了一下,开口道,“晶体材料实在太麻烦了,先制造块状材料,我们先做简单的验证分析。”
“如果没有结果,就再制备薄层材料。”
“都可以!”
杨春雨点了点头,笑道,“你们需求什么,我就做什么。”
他对这个研究也很感兴趣,主要还是因为‘小道消息’。
好多学术圈的人都说,张明浩在研究铝基高温超导材料。
这都成了凝聚态物理的‘冷笑话’了。
现在冷笑话多了一项,对方的研究方法竟然是写了个分子式,然后专门来制备材料,做验证。
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
杨春雨相当不看好,但他还是对亲手做材料很感兴趣。
在合作谈好以后,就是签订协议,上面涉及一些费用之类的问题,也包括附带的保密协议。
签订协议的时候,张明浩也特别问了一句,“杨教授,我们后续还需要制备其他材料,是不是还可以找你?”
“当然可以。”
杨春雨一拍胸脯,“你们需要制备什么材料,直接给我发消息。以后都按照协议来就行。”
这就是对他的肯定。
对方可是大名鼎鼎的张明浩,天才博士生,完成了那么多重大的研究。
对方有什么材料需求来找他做,不就证明他的水平高吗?
在一切都谈好以后,张明浩和薛坤干脆留了下来。
反正只是等几天时间。
“我顺便学习一下怎么制备新材料。”张明浩对杨春雨笑道,“杨教授,不介意我来打个下手吧?”
“当然,非常欢迎!”
杨春雨说着就和其他人一起研究了材料的制备方案。
他们在这方面是专业的。
不同分子组成的材料,制备方法都是不一样的,而新材料的制备都可以说是一项新研究了。
他们要研究如何让原子有序结合在一起,怎么去制备更匀质的材料,如何去降低杂质的含量,等等。
张明浩就像是个小学徒一样,就一直跟着杨春雨学习。
多看、多听,少说话……
最后一点没有做到,张明浩开口提的意见还是比较多的。
杨春雨最开始还不在意,对方再天才也只是个外行人。
他很快就体会到了张明浩的天才程度。
在新材料合成的领域上,张明浩绝对是个十足的菜鸟,但怪异的是,他总是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有时候还非常的重要。
在材料制备设计上是这样,在制备过程中也是这样。
张明浩甚至还能指出一些可能会影响到材料质量的问题。
杨春雨都感觉有了收获。
这很荒谬。
他感觉无法理解,后来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