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5章 开创性的发现!项目公开:对错,重要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第105章 开创性的发现!项目公开:对错,重要吗! (第1/3页)

    宋凯峰走了,悄悄走的。

    就像是他悄悄地来。

    最终带着哀伤和心痛离开,就像是一片真心付错了情。

    张明浩则是开开心心的回了应用电磁学实验室。

    他和孙雯说是‘吹牛’,实际也确实有那么一点。

    科研,哪有百分百?

    任何研究都可能中途会卡住,技术突破也可能受到材料的限制,但不是百分百,也有八成以上的信心。

    最终敲定的是两年期限,出现研究卡住的问题,有足够的时间想其他方法来解决,完成几率就是九成以上了。

    国人讲究诚信,诚信为本,说到就尽量要做到。

    张明浩边走着,边想着谈判时的发挥,也不由得为自己点个赞,以后谈项目还是要这样,话要尽量往大处说,不能什么都实事求是。

    如果当时说八成的几率能完成研究,对方可能就会找到话头,然后可以趁机压价了。

    一千八百万,比预计还多出不少。

    他的预估是一千五百万,再少一、两百万也能接受,经费已经足够用了。

    经费谈的多,好处就太多了,实验上最直接的就是‘材料不限购’,能大大方方的做研究,还能有多的经费制造‘新型隐形球’这样的产品。

    另外,也能给项目参与人员多发津贴。

    每个人能拿到更多的津贴,工作动力也更足。

    等张明浩回到应用电磁学实验室,事情就已经传开了,朱炳坤、陈帅等人都围了过来,“听说你谈刚下了一千八百万的项目?”

    “真有啊!”

    “光所那边说的,我刚听说,还以为是假的,将近两千万啊,可惜是光所的项目……”

    “不只是一千八百万,资助时间也只有两年,两年、将近两千万,一年一千万啊!”

    “这么多钱要怎么才花得完!”

    周围人叽叽喳喳的说了一通,最后朱炳坤哀叹着总结道,“想有大项目,还是要有科研环境!”

    “光所是重点机构,比我们强太多了。”

    实验室环境是很大的限制,申请到张氏现象的机制研究已经是极限了。

    这还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张氏现象。

    如果是其他领域,比如高温超导机制研究,上级部门根本不可能批,批了也根本做不了。

    朱炳坤、陈帅等人,讨论的内容也变成了新实验室。

    等新的实验室建造起来,科研环境肯定会好很多,也会购置很多高精度的设备。

    现在实验室开始动工了。

    朱炳坤每天都去看一下进度,虽然只才到打地基的阶段,但感觉就像是给自己家盖房子一样,有一点进度都要看一看。

    实验室楼是一方面,高尖端设备也是很重要的。

    科技部、省科技厅再包括学校,已经拟定了不少的设备预算,都是用于购置新设备的。

    新建一个大型的实验室,是江州大学以及物理学院的重大事件,影响也是方方面面的。

    比如,编-制。

    新实验室就是编-制的狂欢,会增加不少研究员名额,也会成为更大的博士后流动站。

    研究员多了,带的博士生自然也多了。

    到时候,就可以直接提升为省级科研单位。

    朱炳坤、陈帅等人,想想都有些心潮澎湃。

    省级的科研机构,肯定比不上国家级的科研机构,但一般国家级科研中心都是直接规划建造的,会有科技部、科学院以及省政府多个方向研究支持。

    实验室直接提升到国家级,或者说,直接投资建立一个国家级的‘应用电磁学研究中心’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他们的基础不牢靠。

    首先一点,实验室里没有任何人有资格担任国家级研究中心的负责人。

    这一类的负责人一般都会是院士。

    那么应用电磁学实验室等于是拱手让人了,对原来的研究员们来说,很大可能是个坏消息。

    原来是实验室的核心,到了新的大型机构就变成了边缘人物,和跳槽到大机构也没有区别了。

    现在的情况是最好的。

    张明浩和朱炳坤、陈帅等人说了一阵,又问了一下薛坤,才知道是在实验室里。

    他也不意外。

    薛坤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实验室的。

    “薛老师倒是习惯了,难为了马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