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9章 经费不足?我们结题不干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99章 经费不足?我们结题不干了! (第2/3页)

,想了想道,“那么多实验团队,肯定会有其他团队做同样的研究。”

    “我觉得,做常规检测就可以,那些想不到或者非常复杂的检测就不要做了。”

    “如果其他团队有发现,等着成果发表就好了。”

    其他人思索着点了点头。

    张氏现象发现的时间已经很长,材料不可重复使用的问题,第一时间就会被各个团队注意到。

    现在所能看到的公开成果,有好多对这个问题的说明,但结果都是没有检测到任何差别。

    薛坤刚忙完了实验,他脱下白大褂放在一边,开口问道,“不做这个,我们现在做什么呢?”

    “理论机制研究所需要的实验。”

    张明浩左右看看,解释道,“我们去首都,谈成了和邹建勇团队的合作。下一步要做的是ZXZ和高温超导协同性实验和理论研究。”

    其他人互相看了看,明显是不太理解张明浩说的话。

    薛坤疑惑开口道,“张明浩,我一直都想问你,我们这个研究到底和高温超导有什么关系?”

    “你解释过,但是朦朦胧胧的,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和高温超导联系在一起,我们要做什么?”

    他一句话也问出了其他人的心声。

    朱炳坤也想问这个问题,他也同样不明白张氏现象为什么会和高温超导联系在一起。

    这种联系不清楚也就算了,但下一步怎么做也不清楚,就感觉非常迷茫了。

    张明浩看着朱炳坤和薛坤,再看了下其他两人,又想起了理论组办公室杜伟的表情,他顿时道,“这样吧,召集一下其他人,我就一起讲一下我的想法。”

    他能够确保研究是正确的,但也要让其他人明白具体是在干什么。

    整个项目组上下要拧成一股劲,其他人不知道方向也就没有了干劲,可能也会影响到研究本身。

    ……

    二楼会议室。

    朱炳坤、薛坤、陈帅都在,方慧敏、何辉也来了,加上其他的副研究员以及理论组的成员,总计也有十几个人。

    这些就是实验室的核心班组了。

    其中职级最低的是刘磊,他只是个挂靠实验室的博士后,因为是在理论组工作,才被召集来参加会议。

    其他挂靠的博士后都没来,他们也在实验室工作,但重要性就要差一些。

    副研究员,等同于副教授级别,都是有编-制的了。

    有编-制,代表稳定。

    挂靠的博士后就很难说,有些就是在实验室过渡一下,有的想留在实验室也留不下来,也许某一天就突然离开了。

    等会议室的人都坐好,张明浩就走到了讲台上。

    所有人都看了过来。

    张明浩认真道,“可能大家都对下一步的工作不太了解,我就在这里讲一下我的想法。”

    “大家可以听一下,了解一下要具体要做什么。”

    他在黑板上写了个符号‘U’,“U,代表了一种未知。”

    “我们都知道,ZXZ制造出的是一种未知场力,具象表现是以类似于波的方式传导的,我们只能研究其外在特性。”

    “我认为,场力形成最基础的机制,存在一种未知的源,我用U来表示,而高温超导机制中,也同样有个未知的相互作用,使得电子之间形成了库伦对。”

    “张氏现象的未知源U,和高温超高机制中的未知相互作用,我认为是同一种东西……”

    “在这个基础上,当达成某种条件的时候,微观物质在U的推动下会出现超导现象。”

    “同样的,另一种特殊条件下,在U的推动下,会出现ZXZ现象。”

    “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同一个U,是同一起点的不同演化,其形成的过程、微观的理论机制,一定是存在相关性的。”

    “这就是我所说的关联……”

    张明浩仔细讲了起来。

    同样的起点,同一个U,推动形成两种不同的现象,理论机制一定会存在极大的相关性。

    就像是碳元素能形成石墨,也能形成金刚石,两种表现截然不同的物质,组成元素是一样的。

    它们一定会存在相似的物理、化学特性。

    把两种现象的机制放在同一个框架里,找出必然正确的关联机制,再配合高温超导和张氏现象的实验进行研究,就能不断地对理论机制进行完善。

    比如,张氏现象的实验结论,放入机制框架中以后,就可以到高温超导的实验进行检验。

    反之亦然。

    这就是研究方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