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一事一议,特事特批,我们省里支持! (第2/3页)
“你看群里了吧?大家都说不行,他非要说行,还说什么科研基金不批也坚持做。”
“明显错的方向,坚持什么?坚持有意义吗?申请不到项目,研发经费自己填吗?”
高海军摇头说道,“这就叫恃宠而骄!”
“zxz是他们发现的现象,可能就觉得研究必须他们来做。”
“前一段时间,他们研究了个锡烯超导,科技部的徐老师去了,当场说科技部一定得支持。”
“科技部支持,我们肯定也支持,但研发也要走正确方向吧?不能什么都支持。”
“是这样。”
严厉华点头道,“这个方向上,好多团队都准备申请项目了,新物理,很有潜力,多个团队一起做也有竞争。”
“我和其他人也交流过,如果他们不改方向,肯定是不给批的。”
……
朱炳坤、陈帅一起看了实验记录,激动的情绪稍稍平复。
他们也都冷静下来了。
几个人一起去了主任办公室,讨论起下一步的实验计划。
“明天用马岩做的两个材料做实验。”薛坤说道,“先看看情况。”
“有三次实验,再对比他的特殊操作,也能找到些规律了。”
张明浩则是说起了自己的判断,“马岩是直接对粉末进行了搅拌,镍的重量大,镍颗粒就会被甩向边缘。”
“所以我认为,材料边缘镍含量更高,中心位置低一些,但每一部分含量都在阈值范围内。”
“另外,材料内部的镍分布,从边缘到中心,最好是一个循序降低的过程。”
这就是结论。
如果想得到更进一步的结论,就需要更多的实验,包括持续流动性方向、电场方向等等。
这些都还没有测定过。
薛坤、朱炳坤以及陈帅一起讨论了起来。
张明浩说的材料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镍分布上,均匀分布的材料很容易制备,但从外到内循序降低的材料,难度就变得很高了。
他们必须要设计一下,才能拿出材料制备方案。
几个人讨论了很久也没有结果。
张明浩想想道,“材料制备上,我们不是专业的,是不是可以邀请一个材料专家加入项目组?”
“谁?”
“韩晓旭教授!”
张明浩道,“韩教授经验丰富,制备材料质量高,如果他加入我们的研究,材料上的问题都能解决。”
朱炳坤三人对视一眼,马上同意了他的提议。
但是,另一个问题又来了,他们的研究是独立完成的,用的都是实验室经费。
如果邀请其他人加入研究,也不能继续用实验室经费了。
那等于是用实验室经费来雇佣别人来工作。
一方面,实验室经费不能随便使用。
另一方面,没有项目的名头,和之前找韩晓旭教授帮忙也没什么区别。
在没有项目的情况下,用实验室经费直接做出成果也太亏了。
这毕竟是基础科学研究。
现在研究有了进展,但还没有达到能公开发表的程度,把成果提交给科学基金和公开研究也没什么区别。
‘同行们’很快都能知道。
这就等于自己想了个好方法,告诉了同行竞争对手,免费给竞争对手指了路。
陈帅想了想,说了个建议,“这样吧。我们申请不到科学基金,就申请省里的基金。”
“我们在省里立项。”
“省里的经费申请容易的多,审核速度快,今年有‘一事一议’重大项目支持计划,最高也能有一千万。”
朱炳坤、薛坤对视一眼,同意下来。
……
张明浩和薛坤原本的计划是在第二天进行实验。
朱炳坤、陈帅有些等不及,他们拉着张明浩和薛坤一起等到了晚上。
马岩制备的材料刚冷却好,才刚离开实验楼,材料就被拿到了实验室进行测试。
他们连续进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