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新发现和研究论文,不可能出现!? (第2/3页)
7和37,现在是41,还是没过线啊……”
陈帅拧着眉头说了数据。
朱炳坤叹了口气,总结了一句,“这个结果卡在有发现和没有发现之间,让人很难受。”
他们做了二十几次实验,测定到数值的实验不到十次。
绝大部分数值高点都在10以内,再包括这一次,只出现了三次高于10的数值波动,分别是17、37以及41。
从材料的质量角度去分析,流动性波动数值超过‘30’,就已经非常惊人了。
他们可以凭此确定研究方法没有问题的。
但是,41不比确定‘张氏现象’的实验数值高,也不能说有什么明确的发现。
这就让人很难受。
几个人商议了一下,还是决定继续进行实验。
这一批的新手博士生,所制备的材料质量越来越好,再做上一个星期也就非常熟练了。
到时候,再换上一批看看。
“再换一批,又是两个星期,做满一个月,这个方向我感觉没有问题。”朱炳坤决定道。
在看到41的读数以后,薛坤和陈帅也都觉得研究有希望。
当然也不是百分百的。
若是进行一个月的实验,还是没有任何的发现,他们就要考虑调整研究计划了。
……
张明浩能确定研究方向是正确的,但具体到碰运气式的实验,就很难做出判断了。
因为运气,很难说。
也许十天、半个月就能有结果,也许等上一整年,都碰不到那一点运气发生的概率。
现在也只能耐心的等待。
研究确实很需要耐心,做常规的实验研究,也是一直不断的实验,过程中再不断调整方案。
当积累了足够多的数据,也就能进行分析了。
现在数据还是太少了。
“41的数值,出现十几次,再去看制备材料过程总结规律,也可能分析出一些东西。”
张明浩和薛坤一起走出了实验室,边走边说着。
薛坤点头道,“我觉得方法是没有问题的。”
“张明浩,你也不要着急,做研究就是要有耐心,不是每一次找到方向去做实验都会有发现的。”
“明天周末了,也放轻松一点,研究就是工作,不能总是把工作当成生活。”
他说了几句,走过转角就直奔停车场。
他要去机场接人。
周末,老婆孩子过来了,难得一家团聚可不能耽误时间。
张明浩盯着薛坤的背影,稍稍有些羡慕,和老婆孩子一家团聚的心情肯定是不一样的,但仔细想想好像也没什么。
他刚二十三岁,人生还有大好的年华,一个人生活才是最好的。
在感慨了一下人生以后,他看了一下时间,赶紧去了光学研究所。
孙雯已经等很久了。
他们约定要谈一下研究问题,项目资金已经到位,订购的实验材料大多也到了,订购的设备也有一台交付到了实验室。
孙雯带着张明浩去了实验室,看了一下新设备,并进行了一些简单介绍,随后开口道,“下周可以开始对各种材料颗粒进行基础检测。”
“这也是为下一步实验做准备,不过实验上,你要详细列出需要哪些数据。”
“这个没问题,我传给你。”张明浩点头说道。
当发现孙雯对于下一步研究还是不了解,他简单解释道,“我们的隐形球,是以你们团队设计的模型进行的完善,但也只是初步运用。”
“最终目标是寻找一种最优搭配,实现控制光的灵活控制,也就能设计制造出隐形材料。”
“最优搭配,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短期目标是最大化降低散射和反射,缩小框架范围。”
“我希望能颗粒性材料搭配设计实现对于反射和散射的限制。折射,是最后解决的问题。”
这一步步的规划就很明确了。
孙雯顿时放心了。
两人又说了一下实验相关的事情,后来就转到了项目经费问题。
现在项目经费说少也不少,但说多也绝对不多。
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