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合作达成一致!签约仪式:都是传统…… (第2/3页)
求依靠稳定原子排列才能表现出特性的科技材料。
这种材料不能磕碰,材料分割也非常复杂,并不是直接切下一小块就能用的。
当然也有好的方面。
比如,衬底材料可以重复使用,衬底损坏也可以融化再加工。
一旦大规模投入研发以及标准化生产,实验室制备成本最高的衬底反倒不是问题,成本主要集中在特殊制造的锡粉、活性剂、维持生长环境需求、后期材料提取高精操作等等。
在商业价值方面,企业团队的评估也并不乐观,主要还是制造成本太高。
成本太高,绝大部分领域就用不了。
……
上午是对实验室进行参观,查看研发资料、查看材料样本等等。
下午进入正式商谈阶段。
实验室不需要直接出面,学校有专门商谈成果转化的团队。
省科技厅也来了官员。
学校和省科技厅都是站在实验室里一方的,对于学校来说,他们也是有一定比例所属权的,也等于是给自己谈合作。
实验室一行人则进行旁听。
张明浩、朱炳坤以及陈帅都来了,薛坤、方慧敏被排除在外,主要还是性格原因。
薛坤的老实木讷不适应这种场合。
方慧敏有时会一惊一乍的,还不如就回实验室等消息。
两家企业一起来谈材料技术转让,相互之间并不是竞争关系,反正像是一个团队,他们会一起拿到材料相关的技术。
这是上级部门做出的决定。
如果只有一家企业来谈合作,拿下技术就等于实现了垄断,垄断会产生很大利益的同时也会阻碍技术进步。
两家公司一起拿到技术,后续就必定会产生竞争关系。
研发上的竞争、制造成本上的竞争、拓展市场空间的竞争,等等。
有竞争,才会有进步。
两家企业都是被科技部指定来的,和学校方面所进行的并不是纯粹的商业谈判,但他们给出的报价也不能太离谱,否则学校、省科技厅,甚至是省-政-府方面也会不满意。
谈判,还是存在唇枪舌战的。
企业团队方面强调的是制造成本高,技术改进空间有限,商业价值就严重受限。
“成本高,技术改进空间非常小,哪怕进行大规模生产,STN-01依旧只能靠运气、靠概率才能制造出来。”
“而且,STN-01的切割、使用成本都很高,就像是个瓷娃娃一样,磕了碰了都不行。”
“以现有的制造成本来看,能想到的应用方向只有极少数高科技领域。”
“比如,航天。”
“但是,航天局会高溢价买材料吗?除非是政-策允许,我们不可能把材料卖给NASA吧?”
“至于STN-02,副产物,国际热电金属材料市场少的可怜,大部分还都在实验室……”
“难道指望制造出温差充电的手表?”
企业团队要找材料的问题,制造成本以及工艺改进方向能说出很多东西。
学校代表团的反击话术就很单一了。
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这可是常温超导材料!”
“常温近乎百分百导电,人类科技史上第一种明确接近常温超导的材料!”
“这是会载入科技史的材料!”
一句话变着花样的说,意思都是一样的,但却非常有说服力。
不管企业团队找材料的任何问题,学校方面都是用这一句话来反击。
在市场前景上,学校方面也‘好心’的为企业点出了‘科研价值’。
“可以卖给国外的科研机构,他们一定会对STN-01感兴趣。”
当谈到科研前景的时候,企业团队又担心其他科研机构研发出同样的技术。
锡烯薄层的制造流程并不复杂。
STN-01制造出来以后,也等于为其他科研机构指明了方向,他们同样可以改进碲化铋衬底,研发出让锡烯薄层稳定生长的技术。
这就是明确方向的好处。
所以问题又出现了,其他科研团队要需要多久才能研发制造出STN-01?
会场所有人顿时看向张明浩。
张明浩站了起来,他伸出一只手认真说道,“大型团队不计成本的投入,完成这样的衬底方案,最少也需要三年以上。”
“这是最保守的估计。”
“等你们得到了技术,看一下就知道了。”
张明浩的话还是有参考性的。
当一项技术领先国际三年以上,优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