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那根本不是一个概念!成果转化,合作双赢! (第3/3页)
。”
其他也有不少的评论,比如,认为研究很重大,若是真的肯定会登上顶级期刊。
现在没有后续消息,就说明材料很可能存在问题。
国际上的报道也很少,有著名实验团队负责人,站出来表示希望STN-01研发团队能公开材料的制备方法。
这种话当然得不到任何回应。
实际上,有些聪明人已经意识到了问题。
STN-01说是一种常温超导材料,它的性态也只有三种可能。
一种是最差的情况,材料像是LK-99,成果完全依靠炒作。
那么一定会有人站出来表达信心,后续肯定会有消息。
第二种情况,STN-01有一定的常温超高导电率特性,但没有应用价值,比如,电流载力非常低。
这种情况,研究一定会公开,材料不具备应用价值,却具备很大的科研价值,就会成为重大研究成果。
最后,就是STN-01的性态极好,可以实现常温超导并具备一定的电流载力。
换句话说,STN-01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这种级别的研究肯定不会公开,因为其已经是一种关键材料技术,拥有巨大的市场价值。
现在STN-01迟迟没有后续消息,也让有些人猜测着……
真的是后者?
相比舆论来说,国内学术圈就冷静多了。
很少有人谈及STN-01,即便是有,也是底层的人员在谈,地位高一些,尤其是材料领域的院士,或多或少都知道消息。
智能材料所的唐杰院士就是其中之一。
当他得知消息之后,就一直待在办公室唉声叹气,满眼失落。
他的学生,东港大学材料学院的李建荣教授,来办公室的时候注意到了,顿时关心的问道,“唐老师,你怎么了?”
“唉~~~”
唐杰再次叹了一口气,开口道,“今天我得到了一个消息,是航空材料院的彭启,他得到一块不到一毫米宽、一厘米长,丝线一样的特殊材料。”
“他对材料进行测定,发现电阻率极低。”
李建荣好奇的问道,“低到什么程度?”
“比银还要低上五个数量级以上,他只是简单测了一下,没有准确数据。”
“什么温度下测的?”
“常温,实验室,二十多度。”
“那不就是常温超导了?”李建荣顿时懵了。
他愣了好半天,忽然惊讶道,“是不是前一段时间说的STN-01?我看网上不都说是假的吗?”
“假的?”
唐杰都气笑了,“谁说是假的?哪个专业学者说的?他见过材料吗?”
“李建荣,你是教授、是学者,也是专业研究材料的,不要听网上乱说一通。”
李建荣也只能低下头接受批评,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问道,“唐老师,这不值得高兴吗?您怎么好像不高兴……”
“STN-01是张明浩、薛坤研究出来的,我能高兴吗?”
唐杰苦笑道,“有常温高导电率材料当然好,如果不是杨学文那群人,这样的成果可能就是我们智能研究所的了!”
“唉~~~”
李建荣想的事情都不一样,东港大学的人都知道张明浩。
谁能想到,‘论文造假’被清退的博士生,去其他高校后就验证了自己的实验,还证明其是一种全新的物理现象?
现在又完成了如此重大的成果,常温超高导电率材料……
以后很可能会拿诺贝尔奖,甚至取得更高的荣誉。
等到了未来,人们谈起张明浩,查看他的履历的时候,就会发现他在东港大学读了一年博士,然后被清退了。
东港大学清退了优秀博士生,和东港大学清退了诺贝尔奖获得者……
那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这可能会成为东港大学几十年洗刷不了的污点吧?
……
应用电磁学实验室。
在沉寂两个星期以后,实验室又变得热闹起来。
两个国内大型企业团队来对实验室进行参观考察,分别是东大材料工业集团以及北方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东大材料工业集团派出的团队,负责人是总经理于建伦。
北方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来的是董事周海以及副总经理刘国波。
每一个团队身后都跟着十几个人,其中有一半都是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
材料专家们要对STN-01进行评估,包括制造成本、科研价值、商业价值潜力以及制造技术工艺的研发提升空间,等等。
这些算在一起才能衡量一个材料技术的价值。
然后,就可以进行材料技术转让或者其他合作方式的商谈。
两家企业团队是一起来的。
他们也是科技部指定来和江州大学方面商谈STN-01材料制造技术转让或合作的企业。
这样的技术肯定不能泄露,必须要掌握在和国有的重量级企业手中。
企业拿到了技术以后,就可以让专业的研发团队对于材料制造技术进行攻关,以便提升技术工艺、研究应用方向以及降低制造成本,等等。
与此同时,实验室也能完成技术成果转化,研发人员能拿到一笔不菲的收入。
合作,是双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