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又一个LK-99?这下闹大了! (第2/3页)
导材料#
一条又一条的关键字新闻,也让舆论彻底被引爆了。
网络上也少不了大量的讨论,“常温超导被攻克,不可能吧?”
“我看了内容好像说常温100%导电,不是常温超导。”
“标题上写的是常温超导,不管原理是什么,反正结果都是一样的!”
“难道又是一个LK-99?”
“只是制造出来吧,没说能不能应用,希望不像是LK-99一样是炒出来的。”
“如果是真的,就太伟大了吧!科技要腾飞了啊!”
网络上当然也少不了质疑的声音。
有专业学者站出来质疑表示说,“现在连单层锡烯薄膜都没制备出来,怎么可能造出多层锡烯薄膜材料?”
“这个跨度实在太大了吧!”
“而且说的也不严谨,不是常温超导,而是常温100%导电率,这样的材料电流载率会很低,应用价值低。”
同时,也有其他的学者,或者博流量的自媒体站出来表示否定。
网上的专家说的没有错,多层锡烯薄膜材料确实不是常温超导材料,准确的说应该是常温100%导电率。
两者是截然不同的,底层物理规则都不一样。
但是,结果是一样的。
只要结果是一样的,称作常温超导也并不算夸张。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常温100%导电’的原理很复杂,还要去解释为什么会常温100%导电。
常温超导,一下子都明白了。
对于专业学者来说,他们不只依靠网上发布的信息来做判断,有些信息渠道广泛的学者,马上找各种关系,探听消息的真实性。
省科技厅和江州大学一下子就忙碌起来。
省科技厅的官员,在包括江州大学上到校长、副校长,下到物理学院的教授、普通职工,电话都开始响个不停。
事情甚至波及到其他学院。
有商学院的教授接到朋友电话,对面上来就问道,“你们学校研发出了常温超导材料,是真的吗?”
接到电话的教授都有点儿发懵。
常温超导?
我一个商学院的教授,你问我这个?
有了解信息的官员或教授,有人问起就解释了几句,后来发现还是电话不断,通讯软件上的信息都快刷爆了。
省科技厅和江州大学方面的忙碌,也说明事情是有多火热了。
很快就一大堆记者找上了门。
应用电磁学实验室。
薛坤、朱炳坤等人依旧忙碌于实验工作。
在进行了第二批实验后,他们马上又进行第三批实验,希望能制造出更多的样品。
几个人都是勤勤恳恳,但想专业工作也不容易。
前来的记者们围住了实验室的大门。
江州大学对这种情况有准备,好多的保安在附近执勤,实验室门口还拉了线,其他无关的人不能越界进入实验室内部。
但记者采访,也不能直接赶人,毕竟都是正规媒体。
张明浩进门的时候,就被记者认了出来,他毕竟上过几次新闻,也算是个小名人了。
一大群记者把他团团围住,一大堆话筒凑到了嘴边。
“能不能说说你们的常温超导?”有记者当即问道。
张明浩赶紧伸胳膊护住自己I,防止有记者冲到身上,随后才道,“纠正一下,不是常温超导,是常温100%导电率。”
“实际上,也不是百分百导电,我们制备出的材料,电阻率比铜小七个数量级,但还远达不到超导的程度……”
记者们可不管这些专业数据,有人马上问道,“研发出了超导材料,是不是意味着马上会迎来科技革命?”
“呃~~~”
张明浩想了想,道,“我只能说,高科技领域方面可能会用到这种材料。”
现在来说,材料的成本太高了。
他们只制造出了两块材料,加在一起平铺着都没有两个手指大,花掉的经费已经超过百万。
因为涉及到原子的操控,技术升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未来伴随着工艺的提升和大规模制造,成本肯定会有所下降,但也绝不是普通科技领域能用的。
张明浩回答了几个问题,但发现记者根本没有散去的样子。
他忽然见到门口出现一个身影,立刻指着那个方向喊了一声,“看!研发的关键人物来了!”
趁着记者们愣神的时间,他迅速挤出了一条道,头也不回的冲进了实验室。
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