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测到了!我测到了!一整块,直接测定! (第2/3页)
影响特性,实用价值也要高的多。
现在的实验就是希望能测定到材料内部的绝缘特性,从而制备出一块常温100%导电性的材料。
朱炳坤思考着都有些焦躁,“检测结果到底怎么样,还没完吗?”
“发个信息也行啊……”
箱子里的样品有很多,陈帅帮着拿出了好几份放在桌上,验收组的人都可以仔细看一下。
孟志阳、洪振宇再包括曹旺,每个人都拿着样品仔细的看,又看了一阵以后,三个人都放下了,样品也不再说什么了。
曹旺和洪振宇恨不得马上拿着样品回去做检测。
尤其是洪振宇,他做了很多年的研究,都没制备出如此大小的锡烯样品。
曹旺的心态则截然相反,他希望看到的样品都是假的,回去以后什么都检测不到,否则他的团队就没有办法继续研究了。
同样的研究方向,对方用碲化铋做衬底,制备了如此多的锡烯样品,再都能检测到拓扑边缘态和伊辛超导信号。
他的团队怎么办?
两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后续的研究也失去了意义。
这就是科研竞争的残酷性。
曹旺绷着个脸,一点都笑不出来,后来干脆凑到了孟志阳身边,小声道,“孟院士,样品也就是这样了,该进行下一步了吧?不能总是在这里坐着。”
实际上,他也想去看看实验室,看看对方所研究的衬底,看看锡烯制备工艺上,和自己的团队究竟有什么不同。
也许,就能借鉴一下?
如果能得到对方的关键技术,他们也能够稳定制造出锡烯薄膜材料,研究就能够继续下去。
对方的项目已经验收结算,他们的项目还在进行中。
这样就能再做后续研究。
曹旺想的都有些坐不住了,他干脆直接站了起来。
孟志阳也站了起来,开口道,“不能总是坐在这里,去参观一下实验室吧。”
一行人顿时走出接待室,朝着后排实验室走去。
朱炳坤和薛坤一起走在最前面,他了进各个实验室进行介绍,也重点介绍了锡烯制备的整个流程。
曹旺想了解更多的信息,他也走的很靠前。
孟志阳、谭延明都是院士,但他们都属于外行人,也就跟着随意的看看、听听。
洪振宇没有曹旺那么多想法,锡烯方向的研究,这只是他手头上的项目之一。
他走的靠后一些,和张明浩离得很近。
一直到刚才,洪振宇才知道,朱炳坤团队的项目,研究贡献的是最大的是张明浩。
所以他很乐于和张明浩谈一下技术相关问题。
“我们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研究出衬底和锡烯生长特性的关联。”
“找到一些数据上的相关性,再以此去设计实验方案,也就能制备出更高质量的锡烯薄膜……”
洪振宇听着倒是很理解。
锡烯薄膜的研究,也包括其他高科技材料的研发都是如此,要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到一些共通性来调整实验方案。
他好奇问道,“你们对衬底也有研究?”
说完补充一句,“我的团队之前以铜基和金锡共晶做衬底去制备锡烯薄膜。”
他说着摇了摇头,明显是效果并不理想。
张明浩思索着道,“如果是用铜基衬底,可能会让锡原子的间隙变小,降低可调控的空间,从而失去一些特性吧?”
“金锡共晶,我就不太懂了,这种材料太复杂,而且,很贵。”
金,本来就很贵。
金锡共晶,可理解为金锡合金,也只有实验室才出现这种材料,想买到都不容易。
如果是实验室来进行制备,制备过程也要耗费不少经费。
洪振宇笑了笑,最后又谈起了其他衬底问题,包括二硫化钼、二硫化钨等,他的团队在不同衬底制备锡烯薄膜的研究上很深入。
两人边走边说着。
洪振宇发现不管说什么样的衬底,张明浩都能跟着谈上几句,有时候说‘可能会怎么样’,直接就说出了他们的实验发现。
他感到非常惊奇。
对方是怎么做的判断,似乎仔细想了想,然后就得出了结论?
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