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badaoge.org
第71章 常温100%导电率!(求首订) (第1/3页)
检测室。
朱炳坤刚打开了门,走进去就忍不住大声问道,“我听何辉说,几个位置都是多层锡烯薄膜?”
方慧敏正在玻璃隔间内。
她听到喊声,转过身蹙眉怒道,“朱主任,你怎么这么不专业了?”
“穿工作服!小声说话!”
朱炳坤尴尬的往回退了几步,赶紧穿上了一边挂着的白大褂。
张明浩才刚进门,一听方慧敏的训斥声赶紧往后退了几步。
方慧敏注意到了他,脸上的怒容顿时收了起来,她微笑的走过来温柔道,“张明浩同学,你还是第一次来检测室吧?可以随便看,但注意不要进里面。”
“好、好。”张明浩松了口气,也左右看了看。
朱炳坤穿起来白大褂,不满道,“方大教授,你对人的态度差别也太大了吧?”
“那当然不一样了。”方慧敏理所当然道,“张明浩同学可是天才,看看这个材料……”
她说着有些激动,“好几个位置都发现多层锡烯薄膜特性。”
“真的吗?”
朱炳坤也有些激动。
方慧敏很用力的点头,“我只做了初步检测,还不能确定,但从特性来判断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堆迭的锡不会有这种特性。”
朱炳坤深吸了一口气。
他熬了一个晚上盯着器皿里的锡烯生长,也没察觉到有什么不同,大概是因为制备出的材料,表面看起来都差不多。
衬底上方就是一层锡,具体有多薄,肉眼是分辨不出来的。
现在的检测竟然有这么惊人的结论,即便只是初步检测,但也能做出一定判断了。
方慧敏同样很惊讶,也很振奋,她本来也没有在意,做检测是她的工作。
帮着张明浩做个实验,她也只是负责检测而已,完全没有想到实验产物,多个位置能表现出多层锡烯薄膜特性。
如果能确定下来,也就说明实验方案确实是一种让锡烯稳定生长的技术。
这就是规模性制造的基础。
很多实验室材料的性能非常卓越,但根本就无法走出实验室,无法实现大规模应用,原因就在于无法进行批量制造。
实验室制造材料效率低、成本太高,材料最终也只能待在实验室里。
当一种全新的材料能规模性生产,只要稍稍有一些超越同类材料的特性,就肯定会有用到的地方。
多层锡烯薄膜,特性实在是太鲜明了。
它只要保存单层锡烯薄膜的少许特性,就足以成为一种有价值的材料。
“我对材料进行切割,你负责测定多层锡烯薄膜所占的比例,测定杂质占比。”
“我来做材料的性质检测,一会儿要拿到光所,用更精密的设备进行检测。”
方慧敏和朱炳坤说起了检测分工。
朱炳坤不是专业的材料检测人员,他只能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所以检测室里是方慧敏说了算。
朱炳坤的工作也很重要,他要测定多层锡烯薄膜占比、杂质占比,以此可以评估是否有规模性生产的基础。
如果多层锡烯薄膜占比低,大部分依旧形成了堆迭的锡金属,研究自然就失败了。
方慧敏进行的性质测定也很重要。
锡烯薄膜的层数不同,表现出的特性不同。
比如,当层数增多的时候,伊辛超导特性就会非常明确。
其他的特性也和杂质占比有关,比如有位置出现了锡原子堆迭的现象,会大大影响材料的特性。
张明浩一直站在外面,看着两个人在里面认真的操作。
何辉回来了。
他和何辉说了几句,发现检测短时间没结果,就干脆出门去了前排实验楼。
在和薛坤说起检测情况后,薛坤也非常惊讶,他根本就坐不住,干脆拉着张明浩一起等在检测室门口。
两个多小时过去了。
张明浩和薛坤终于等到了检测室的门打开,朱炳坤和方慧敏一起走了出来。
方慧敏和其他招呼一声,就拿着一份材料去光学研究所做检测。
光学研究所的检测室有更精密的设备,可以测定材料的一些其他特性,也可以利用超高精度的仪器来观察材料表层影响最终特性的‘堆迭锡’。
朱炳坤朝着薛坤和张明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