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23章记者报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23章记者报社 (第2/3页)

们村的运粮叔。” 台下,一个年轻后生猛地跳起来,挥舞着草帽,用尽全身力气嘶喊着,脸上满是与有荣焉的激动。

    这一嗓子瞬间点燃了爆竹的引信。

    “老陆头,好样的!”

    “运粮,看这边!”

    也正是在这热烈的气氛中,几道不同于常人的身影和“稀罕物”显得格外醒目。

    在台侧前方,一架用三脚架支起来,蒙着黑布的老式座机相机,像一只黑眼睛,其后,《汉东日报》的资深记者正小心翼翼地调整着镜头。

    这玩意儿对于绝大多数乡亲来说,只在画报上见过,不由得引得一拨人伸长了脖子张望。

    但这还不是全部。

    在人群的外围,还有两名记者肩扛着更轻便的莱卡相机,正飞快地抓拍着台下群众激动沸腾的表情,和台上陆运粮手足无措却又无比荣光的瞬间。

    “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在这片声浪中几不可闻地记录着历史。

    这正是陈朝阳特意安排的。

    他不仅要现场表彰,更要通过《汉东日报》乃至影响力更大的《群众日报》的笔和镜头,将“陆运粮”和“脸盆水平仪”的故事,传遍全省,甚至推向全国。

    他要让所有人都看到,劳动和智慧所能获得的至高荣誉。

    陆运粮哪里见过这阵仗?

    台下是人山人海的欢呼,眼前是黑黢黢的镜头,他更加局促了。

    ……

    认识他的同村乡亲们率先沸腾了,他们拼命向前挤,朝着台上这个熟悉的身影欢呼、叫好。

    不认识他的,也被这热烈的情绪感染,跟着鼓掌、呐喊。

    整个会场从极静转为极动,声浪几乎要掀翻天空。

    无数道目光,有羡慕,有敬佩,有欣喜,更有一种“他能行,俺也行”的火热期盼,齐刷刷地聚焦在这个拘谨得几乎同手同脚的老汉身上。

    大会由桃源县工程段指挥主持。

    他简要介绍了“脸盆水平仪”解决测量难题的经过,当念到“桃源县老乡,陆运粮”这个名字时,台下热烈的欢呼声已经到达了顶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