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5章 战场延续 (第3/3页)
求大规模歼敌的战略进攻,转变为在坚守中大量消耗敌有生力量的战略防御。
而实现此战略目标的唯一有效载体,即是构建‘以坑道为骨干的弹性防御体系’。”
他的笔触变得愈发坚定,开始详细勾勒这座“地下坑道”的蓝图:
“体系的生命力,在于网络化与功能化,我们必须超越‘防炮洞’的初级思维。
未来的坑道,应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网络,将指挥所、屯兵洞、火力点、救护所、弹药库、水源地有机连接,形成能独立长期生存和作战的地下堡垒群。
主干坑道需能抵御重磅炸弹,分支坑道确保兵力火力灵活机动。
体系的存续,高于表面阵地的得失。”
“战术的灵魂在于弹性防御,表面阵地弹性放弃,核心坑道坚决固守,夜间反击高效恢复’,将是未来防御作战的核心原则。
白天,以少数观察哨监视,主力深藏于九地之下,避敌炮火锋芒;
夜晚,则利用坑道机动,如雷霆般出击,对占领表面阵地、立足未稳之敌实施短促、猛烈、精准的反击。
我们要让敌人占领的每一寸土地,都变成需要不断付出血的代价的‘鸡肋’。”
“此战法的精髓在于,将敌人依仗的火力、机动优势,转化为其不得不承受的漫长时间和惨重伤亡的劣势。
我们不再与敌比拼钢铁的瞬间投入,而是比拼意志、韧性和在残酷环境下持续作战的能力。
以此‘活性’体系,耗敌之‘有尽’,方能扬我之‘无穷’。”
笔锋在此凝聚了更深的沉郁与锐利,陈朝阳开始撰写报告中最为敏感,也最具战略预警意义的章节,即对所谓“停战谈判”本质的研判。
“…… 当前,敌我力量于三八线附近形成僵持,短期内均无法彻底击垮对方。
在此背景下,敌人放出和谈空气,乃是其基于当下战略困境的一种必然选择。
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谈判本身,即是战争的另一种延续,是更为复杂、更为险恶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