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7章 园中经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57章 园中经纬 (第3/3页)

井井有条,也不推辞,只莞尔道:“三妹妹吩咐,敢不从命?”

    一时间,秋爽斋内气氛热烈,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补充细节,完善方案。

    一份条理清晰、考虑周全的《大观园项目组运营计划书》很快草拟成型。

    探春与宝钗亲自拿着计划书去回禀贾母。

    荣禧堂内,贾母仔细地翻阅着那份墨迹未干的计划书。

    她越看,心中的惊讶与赞赏便越深。

    作为穿越者林晞,她自然知道探春有治世之才,宝钗有经济之能。

    但亲眼看到这两个十几岁的少女,在没有任何现代管理知识灌输的情况下,能提出如此系统、务实且充满前瞻性的方案,她依然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顶层设计明确了组织架构和权责,避免了混乱;

    试点先行控制了风险,积累了经验;

    利益共享(尤其是宝钗补充的“活动基金”)抓住了激励机制的核心,堪称古代版的“股权激励”或“绩效奖金”;

    而试图通过经营来彰显园子的文化价值,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引领的雏形。

    这些红楼女儿们的才智,若生在现代,个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精英!

    然而,欣慰之余,她也必须考虑现实的限制。

    她放下计划书,看向面前两位目光炯炯的少女,温和地开口:“好,很好。能看到你们有这般志气和才干,我心中甚是欣慰。这方案思虑周详,尤其是宝丫头提出的‘同心’之说,更是深得我心。”

    探春和宝钗心中一喜。

    但贾母话锋微转:“只是,有一件事,你们还需斟酌。这园子,毕竟是贵妃省亲的行宫,代表着天家的脸面。若公然对外开放经营,无论是以文会友还是售卖物品,都恐惹人非议,授人以柄。届时,不仅于你们名声有碍,若传入宫中,只怕对娘娘亦是不利。”

    探春和宝钗闻言,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顿时冷静下来。

    她们只想着兴利,却忽略了这最要紧的一层。

    是啊,省亲别墅,岂是寻常园林可比?

    贾母将她们的失望看在眼里,微微一笑,道:“不过,你们这‘兴利’之心,‘同心’之策,却不可因此埋没。我另有个想法,或许可行。”

    两人立刻抬起头,目光灼灼地望向贾母。

    “既然园子本身不宜对外开放,我们何不将园子里的‘雅趣’、‘才情’传播出去?”贾母缓缓道,“你们或可同时成立一个‘大观园报刊’。”

    “报刊?”探春和宝钗对视一眼,皆是疑惑。

    “不错,”贾母解释道,“便是将园中姐妹们的诗词佳作、书画小品、乃至管理园圃的心得、制作的香方食谱等等,遴选精良者,汇编成册,定期刻印。

    既可赠送亲友故旧,彰显我贾府文采风流,家风清正;亦可……在相熟的文人墨客、官宦之家中小范围流传,或收取些许成本费用。

    如此,既不损天家体面,又能扬名获利,更能将我们园中的‘文化’推广出去,岂不比单纯开放园子更妙?”

    这一番话,如同在探春和宝钗面前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是啊,园子的实体不能轻易示人,但园子里的文化产出却可以!

    这“报刊”之策,既风雅,又安全,还能达到甚至超过原本预期的效果!

    贾母看着她们恍然又兴奋的神情,笑道:“这办报刊,初始也需要些投入。我便从我的体己里,再拨付五百两银子,与你们那项目组做启动资金。如何运作,你们自行斟酌。”

    五百两!这可不是小数目!

    探春和宝钗又惊又喜,连忙起身拜谢:“多谢祖母(老太太)支持!”

    带着贾母的肯定、拨付的银两以及那画龙点睛的“报刊”之策,探春和宝钗满怀信心地回到了大观园。

    项目组的首次正式会议,在秋爽斋紧锣密鼓地召开。

    详细的章程被制定出来,人手被分派下去,蘅芜苑的香草和稻香村的试验田很快便动了起来。

    一股崭新的、充满活力的气息,开始在这座被誉为“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园林中悄然滋生。

    少女们的才情与抱负,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落地生根的土壤。

    贾母站在荣禧堂的廊下,仿佛能听到从那园墙之内传来的,不仅仅是往日的笑语,更有一种奔向未来的、坚实的脚步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