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badaoge.org
第93章:加密邮件的文化反击 (第1/3页)
第93章:加密邮件的文化反击
手机震动了两下,顾晚舟才把拇指从发送键上抬起来。
前一秒还在想“这企划会不会又石沉大海”,下一秒邮箱已跳出回执——合作平台签章确认,样片今日必出。她顺手把非遗推广草案拖进“已执行”文件夹,像扔掉一个空薯片袋那样干脆。
与此同时,陆砚之正盯着天花板转钢笔。
零点刚过,三行字准时蹦进脑子:“#中韩文化对比热搜#”赫然在列。他没愣神,直接翻身坐起,抄起手机拨通小唐的语音:“别睡了,起来干活。”
小唐那边传来被吓醒的闷哼:“陆老师……现在是凌晨一点!”
“我知道是凌晨一点,不然我找你聊睡前故事?”陆砚之边说边打开电脑,“调数据:近三年综艺里非遗项目的出场时长、曝光次数、观众互动率,重点标苏绣、缂丝、昆曲这三个。”
“啊?又要搞文化输出?”小唐揉着眼睛爬起来,“上次您写‘演员不是花瓶’那篇通稿还没缓过来呢。”
“这次不是花瓶,是针线筐。”陆砚之敲着键盘,“别人骂我们不专业?好啊,咱们就拿真功夫打脸。他们抢注端午节,我们推广苏绣,看谁更硬核。”
小唐一边嘟囔“这波属于跨界打击”,一边火速整理资料发过去。陆砚之扫了一眼图表,嘴角一勾——苏绣在综艺露脸平均每次不到四十秒,还全是背景板镜头;反观某些流量跳舞,一个动作能剪五条短视频。
“差距不在手艺,在包装。”他冷笑一声,新建文档,标题敲得稳准狠:《当韩国抢注端午节的时候,中国演员正在推广苏绣》。
文章不带脏字,全是干货。开头甩出一组数据:近五年,韩国成功申遗的东亚传统项目共12项,其中7项与中国文化渊源深厚;同期,国内非遗传承人平均年龄68岁,年轻受众认知度不足15%。
中间插了一段对比案例:某韩团穿改良汉服上节目被夸“有文化底蕴”,而苏州老艺人现场展示双面绣却被导演组嫌“节奏太慢”。
结尾只有一句:“真正的国际竞争力,不在嘴上,而在手上。”
写完一看时间,凌晨三点二十。他顺手勾选中英双语推送,收件人拉满文化类媒体、学术圈大V、海外汉服社群负责人,发布时间锁定次日早八点。
“等天亮,咱们看看谁才是文化搬运工。”他合上电脑,顺手把钢笔往桌上一扔,正好压住打印出来的通稿纸角。
---
早上七点四十五分,林姐冲进顾晚舟休息室,手里举着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