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5章 政通人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85章 政通人和 (第2/3页)

身旁的韩彦叹道:

    “韩县尉,看见了么?这便是政通人和之力!林主事一策,竟有如此回天之功!若非亲眼所见,本官实难相信。”

    韩彦的目光掠过那些在乡勇指挥下奋力开垦的身影,微微颔首,眼中亦有感慨:“县尊所言极是。此策之妙,在于它将所有人的力气,都拧到了一根绳上,朝着活下去这一个方向使。人心可用,则万事可为。”

    与此同时,湖州府城。

    知府衙门内,知府仔细阅罢沈文渊的来信及附上的政令细则,指节轻轻敲击着桌面,久久不语。

    堂下几位幕僚议论纷纷。

    “大人,此策虽看似巧妙,然轻易减免税赋,恐损朝廷岁入,此例一开,他县效仿,如之奈何?”

    “况且,将荒地许民垦殖,三年不征,是否过于优渥,易生豪强兼并之患?”

    陆知府抬起手,止住了众人的议论。他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府城外依稀可见的流民营轮廓,沉声道:

    “诸公所虑,皆有道理。然,尔等可曾见过长兴县报来的流民伤亡及骚乱数目?远低于其他诸县!”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如今之势,如同救火!是守着可能被烧掉的岁入一同化为灰烬,还是果断断尾,先保住根基?沈文渊此策,正是断尾求生、保根固本之良法!它未要府库一钱一银,却能动员民间之力,安顿流民,垦殖荒地,此乃大智慧!”

    他当即下令:“即刻将长兴县此二策,抄送府下各县,着其根据本地情形,斟酌施行!并告知他们,若有成效,本府自当为其向朝廷陈情!”

    政令如风,迅速吹向湖州府各地。虽然反响不一,有的县积极效仿,有的县阳奉阴违,但长兴县的成功经验,无疑为整个湖州地区应对这场难民危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充满希望的思路。

    而在长兴县,林岁安的名字,已不再局限于医药局。她在县衙那次会议上的建言,虽未大肆宣扬,却已在核心阶层中小范围流传开来。

    她不再仅仅是被韩彦和沈文渊欣赏的林主事,更是在关键时刻,为长兴县指明了一条生路的献策者。

    这一切,林岁安本人并未过多在意。她依旧忙碌在医药局和箬溪村之间,指导防疫,培训助手,关心着新垦荒地的作物长势。

    金风送爽,吹拂着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