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少年县尉 (第3/3页)
时赏格,按各人当场战功,立即分发,绝不拖欠。
三成,计入集体功勋,按各队、各伙整体表现,定期评议,额外分配酒肉、布匹或银钱。
四成,收归县库,用于购置军械、医药、抚恤伤亡,以及……作为尔等日后若能转为正式官兵的根基。”
这套方案一出,台下微微骚动,但更多的是思考和衡量。这不再是沈文渊时期那种近乎土匪分赃式的六成归个人,而是更接近正规军的管理系统。
即时赏格保证了积极性,看得见摸得着。
集体功勋促进了团队协作,避免了个人冒进和内部争夺。
收归县库的四成则表明了官府的长期打算,暗示他们有机会摆脱流民身份,成为“正式官兵”,这给了底层士卒一个长远的盼头,极大地增强了归属感和控制力。
同时,这笔公款也明确了用途(购置军械、抚恤),取之于军用之于军,让人更容易接受。
韩彦继续宣布铁律,与之前类似,违令者严惩不贷。但他补充了一条:“若有作战英勇、恪守军规、表现出众者,除赏格外,伙长、队正乃至更高职位,虚位以待!田总头便是尔等榜样!”
他将田修文树立为一个从民间被提拔的标杆,激励所有人。
韩彦看向田修文:“田总头,营地规划、日常操练、军功记录、物资分配,由你严格按照此章程执行!我要的,是一支令行禁止、知荣辱、有奔头的队伍!”
“卑职领命!”田修文洪声应道,心中豁然开朗。韩彦此法,远比沈文渊的临时举措高明,真正抓住了掌控军心的关键,给予身份、保证基本、按功行赏、提供希望。
“光练不战,是假把式!”韩彦最后激励道,“我们的粮食不多,周边匪患却不少!想要兑现这些赏格,想要建功立业,就用你们手中的刀,去砍下土匪溃兵的脑袋,夺回被抢的粮食物资!县勇营的威名,要靠你们自己打出来!”
“愿为大人效死!”台下终于爆发出整齐而热烈的回应。利益与前途被绑定,纪律与希望被同时给予,这支队伍的心,开始被初步收拢。
初步掌控了城外新军,韩彦立刻着手第二件要事,那就是保秋收。他把所有人手分成几组,每日巡视各乡,确保田里的作物不被流民溃兵所糟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