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3 章 深海造船厂所见所闻 (第3/3页)
雨点;
巨大的分段在巨型吊车的精准操作下缓缓移动、合拢,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铆工挥舞着沉重的工具,敲击声铿锵有力;油漆工穿着防护服,在巨大的船体表面喷涂……整个船坞如同一个巨大而有序的钢铁交响乐团,每个人都专注在自己的“乐器”上,演奏着力量与秩序的乐章。
没有闲聊,没有散漫,只有专注的目光和汗水浸透的工装。
李毅飞走在搭建在船体旁的临时通道上,近距离感受着这工业的脉动。
江风带着湿气吹拂着脸颊,巨大的噪音反而让人感到一种真实的活力。他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真切的赞许。
“缪董事长,管理有方,工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很好。”李毅飞在巨大的噪音中提高了声音。
缪俊杰脸上带着自豪:“谢谢县长肯定!我们一直强调安全生产和效率质量并重!”
走到一处相对开阔的平台,李毅飞停下脚步,目光扫过忙碌的工人,看似随意地问道:“缪董事长,我看咱们船厂规模这么大,需要的零配件数量肯定惊人。
像一些非核心的铸件、阀门、管件之类的,是本地配套供应,还是从外地采购?”
这个问题似乎戳中了什么。缪俊杰脸上那完美的职业化笑容瞬间僵硬了零点几秒,虽然很快恢复,但眼神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和无奈。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在噪音中显得有些飘忽:“李县长,实不相瞒,以前我们确实大力扶持本地配套企业,像阀门、泵体、一些标准铸件,都优先考虑本地厂家。
但是……”他叹了口气,语气变得沉重,“近些年,本地供应的配件……质量下滑得太厉害!交货期也保证不了!次品率高,返工成本巨大,严重拖累我们的生产进度和船舶质量!
我们也是被逼无奈,为了保证质量和信誉,现在大部分关键配件,只能舍近求远,去沿海工业基础好的地区采购。
这运输成本……唉,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他的话语里充满了惋惜和一丝对本地配套“恨铁不成钢”的怨气。
李毅飞默默听着,眼神深邃。缪俊杰的抱怨,让他瞬间联想到海洋重工那些粗糙的废品零件和低下的合格率。
阳兴县的工业生态链,恐怕已经病入膏肓。龙头企业的深海造船厂尚且被拖累,那些下游的小配套厂,情况只会更糟。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死结。
参观继续进行。李毅飞看得非常仔细,从船体焊接质量到管线铺设,甚至留意了工人的防护装备和现场安全标识。
当一行人走到靠近江边污水处理站附近时,空气中除了铁锈油漆味,似乎还隐隐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难以形容的化学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