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2 章 调研重工 (第2/3页)
重工是县里重点“兜底”的国企,这景象等于是在新县长面前把他的脸踩在地上摩擦!
他狠狠瞪了刘海一眼,眼神如果能杀人,刘海此刻已经千疮百孔。
李毅飞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那双深邃的眼睛里,却像是结了一层冰。
他没有看任何人,也没有说话,只是迈开步子,径直走进了这片“休闲区”。
他走得很慢,皮鞋踩在沾满油污的水泥地面上,发出清晰的“哒、哒”声,在这异常安静的环境里显得格外突兀。
李毅飞走到一台巨大的龙门铣床旁。这台设备看上去有些年头了,漆面斑驳脱落,露出底下的铁锈。
他伸出手指,轻轻拂过冰冷的床身,指尖立刻沾上了一层厚厚的、混合着金属碎屑的黑色油泥。
旁边放着一个扳手,扳手的豁口磨损得厉害。他拿起一个放在加工台上的半成品零件,边缘粗糙,毛刺横生,显然是废品。
他又踱到一台停转的数控车床前,弯腰看了看控制面板,上面几个按键的标识已经模糊不清,屏幕上也积满了灰尘。
他尝试性地按了一下启动键,机器毫无反应。他又伸手在导轨上摸了一把,再抬手时,掌心一片乌黑粘腻。
他就这样,在一台台沉默或低吼的机器间穿梭,触摸、观察、审视。
时而蹲下看看地沟里的油污,时而抬头看看布满蛛网的天车轨道。
他看得极其认真,仿佛在解读一部写满问题的密码。他的动作不疾不徐,神情专与周围懒散麻木的环境形成了极其先明的对比。
那些原本还在嗑瓜子、喝茶水的工人,渐渐被他这“奇怪”的举动吸引了。
窃窃私语声消失了,下棋的也停下了手中的棋子,所有人都带着好奇、不解,甚至是一丝看热闹的心态,目光追随着这位年轻得过分的新县长。
他们没见过这样的领导,不训话,不骂人,就是像个技术员一样在车间里转悠、摸索。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车间里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刘海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了,后背的衬衫早已被冷汗湿透,紧紧贴在身上。
徐清林和张诚也是如坐针毡,大气不敢出,只盼着这漫长的“参观”早点结束。
终于,李毅飞在一个还算干净的工作台前停下了脚步,拿起一块干净的抹布,慢条斯理地擦着手上的油污。
他擦得很仔细,从手指到掌心,每一道纹路都不放过。整个车间静得只剩下那几台机器单调的嗡鸣和他擦拭手掌的细微声响。
擦干净手,李毅飞将抹布轻轻放回原处,这才转过身,目光平静地看向面无人色的刘海,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了安静的车间:
“刘厂长,这就是海洋重工的‘生产现状’?”他的语气听不出喜怒,却像一把冰冷的锥子,直刺人心。
“这么多昂贵的机器,就这么闲着,生锈,落灰?这么多工人,就这么坐着,喝茶,嗑瓜子?你们厂,是靠什么活到今天的?就靠县财政每年填进来的那点‘兜底’资金?”
他的目光扫过刘海,扫过徐清林和张诚,最后落回刘海脸上:“告诉我,这样的企业,它的‘活力’在哪里?它的‘希望’在哪里?嗯?”
刘海被这目光钉在原地,双腿发软,几乎要瘫倒。他嘴唇哆嗦了半天,才带着哭腔,声音嘶哑地辩解道:
“李…李县长!冤枉啊!不是我们不想干活,是真没活干啊!
您…您刚才也看到了,我们的设备…太老了!故障率高得吓人!想生产点东西,合格率低得可怜!找专家来看,人家一看这设备,要么摇头说修不了,要么报价高得离谱,厂里根本负担不起!
好不容易接点小订单,机器一坏就趴窝一大片,交不出货,赔钱不说,信誉也彻底砸了!
以前的老客户都跑光了!恶性循环…就是个死循环啊李县长!我们…我们也难啊!”他说到最后,声音里充满了绝望和委屈,仿佛他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设备老化?故障率高?”李毅飞重复了一遍,嘴角似乎勾起了一个极浅的弧度。
他没有立刻反驳刘海,而是再次踱步,走到一台明显是新购置不久、但同样停转的精密加工中心旁边。
他弯下腰,仔细看了看设备铭牌上的出厂日期和型号,又看了看旁边操作面板上崭新的保护膜都还没撕掉。
“这台加工中心,”李毅飞指着这台崭新的设备,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洞穿人心的力量,“铭牌显示是去年下半年才到厂的。进口品牌,价格不菲吧?
刘海同志,既然设备这么新,怎么也停在这里落灰?是没订单,还是…它也不会干活?”
刘海的脸瞬间由白转红,又由红转青,像是被人掐住了脖子,支支吾吾:“这…这个…这台是…是精密设备,对操作工要求很高,我们…我们技术工人水平不够,还…还在培训…”
“哦?还在培训?”李毅飞的目光转向不远处几个聚在一起、明显是技术骨干模样的工人,“那几位师傅,能过来一下吗?”
那几个工人互相看了一眼,迟疑地走了过来。
李毅飞指着那台崭新的加工中心,语气平和地问:“这台新设备,你们操作过吗?熟悉吗?”
其中一个年纪稍长的老师傅,看了看脸色难看的刘海,又看了看目光沉静的李毅飞,犹豫了一下,还是瓮声瓮气地开口:“报告领导,这机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