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 万事俱备 (第2/3页)
是那份计划书确实打动了孙市长,也可能是他觉得我这个‘老熟人’下了基层想干点事不容易…总之,运气好,运气好。”
他巧妙地将“旧识”关系淡化处理成普通的公务交集,强调“挨批评”的经历,既解释了孙国栋的“爽快”,又将自己置于一个“运气好”、“靠努力和计划打动领导”的位置,避免引起卫氏李对“深厚背景”的过度猜忌和忌惮。
卫氏李听着,眼神闪烁,似乎在消化李毅飞的话。
最终,他点了点头,露出一种“原来如此”的了然表情,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到底是部委下来的同志,这人脉和视野,就是不一样!
向上面要支持,路子就是比我们基层的宽啊!”他这话半是感慨,半是试探。
李毅飞来自部委的身份,此刻在他眼中,从最初的“空降镀金”变成了一个可以借力、通往更高层资源的桥梁。
他心中迅速盘算:支持李毅飞,就是支持自己!李毅飞越出成绩,越能得到上级关注,他卫氏李作为直接领导,自然功不可没!这笔投入,值!
“卫书记您过奖了,基层的历练才是最宝贵的,我要向您学习的地方还多着呢。”
李毅飞谦逊地回应,心中了然:对政绩的渴求和向上发展的期望,果然是驱动卫氏李这类干部的重要动力。
他精准地投下了“共同发展、共享政绩”的饵,卫氏李这条大鱼,果然咬钩了,而且咬得比预想的更深。
又寒暄了几句,李毅飞见目的已达,便识趣地起身告辞:“卫书记,您日理万机,我就不多打扰了。我这就回镇上,抓紧落实项目,绝不辜负您和孙市长的期望!”
“好!放手去干!县里全力支持你!”卫氏李大手一挥,显得格外豪迈。
李毅飞恭敬退出办公室,门在身后轻轻关上。他脸上谦逊的笑容瞬间收敛,眼神变得沉静而锐利。
他快步离开县委大楼,驱车返回多港镇。他并不知道,就在他离开后不到五分钟,卫氏李就立刻抓起了桌上的电话。
“财政局吗?我卫氏李。”电话接通,卫氏李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多港镇的发展项目,是市里孙市长亲自点将、重点关注的试点!
是我们县当前的头号工程!你马上按程序走,特事特办,从县财政给他们拨100万!
对,就在原来50万的基础上,再追加到100万!今天下班前,必须到账!”他语气斩钉截铁,不容丝毫质疑。
电话那头,财政局长薛明敏显然愣了一下,小心翼翼地问:“书记…这…一下子追加这么多?其他几个乡镇的项目款都还…”
“其他项目先放放!”卫氏李打断他,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多港镇的项目是政治任务!是关系到我们多水县在全市甚至省里形象的大事!
是孙市长亲自盯着的!在这个项目上,谁要是敢拖后腿、使绊子、或者在资金拨付使用上动歪脑筋,耽误了进度,影响了效果,我卫氏李一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听明白了吗?!
” 他最后几个字掷地有声,充满了警告的意味。这不仅是对财政局的命令,更是对全县的宣示:这个项目是他的核心关注点,谁敢触碰,后果严重!
“是!是!书记!我马上办!绝对保证资金安全、快速到位!”薛明敏在电话那头连声保证。她太清楚卫氏李的作风了,这位书记是说一不二的主。
卫氏李满意地哼了一声,缓和了点语气:“嗯。另外,市财政那边很快会有一笔150万的专项拨款下来,也是给多港镇的。
这笔钱一到县里账上,你第一时间给我一分不少地划过去!记住了,这是专款!必须专款专用!谁的手都不准乱伸!出了问题,我唯你是问!”
“明白!书记放心!绝对专款专用,第一时间拨付!”薛明敏立刻保证。
挂断电话,卫氏李靠在椅背上,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闪烁着强烈的期待和志在必得的决心。
李毅飞的成败,与他卫氏李的政绩和未来紧密相连!投入越多,未来收获的政治红利和影响力提升就越大!这笔账,他算得门清。
回到多港镇已是晚上。第二天一早,李毅飞精神抖擞地召集了镇党委政府全体班子成员、各站所负责人以及重点村的支书主任开会。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有些凝重,大家都知道书记从市里回来了,都等着听“要钱”的结果。
李毅飞坐在主位,目光沉稳地扫过全场,脸上带着一种经过努力后取得初步成果的、内敛的振奋。他没有过多铺垫,开门见山:
“同志们,昨天我去了市里,向孙市长详细汇报了我们多港镇的发展规划和当前面临的困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