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badaoge.org
第 40 章 校长室的心声 (第1/3页)
2008年12月末,凛冽的北风呼啸着掠过京城的古老屋檐,空气中弥漫着辞旧迎新的气息。
距离2009年的曙光仅剩寥寥数日,对于燕京大学的学生李毅飞而言,这一年绝非寻常。
它不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更是他个人轨迹上的一座丰碑——一个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和高度铸就的、闪烁着智慧与成就光芒的丰碑。
*在燕园这片学术沃土上,李毅飞的名字早已超越了“优秀学生”的范畴,成为了一个传奇。
他的学业生涯,用“辉煌”二字形容都显得苍白。旁人需要耗费数年甚至更久才能精通的领域,在他身上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如同一个永不满足的知识饕餮,不仅按部就班地完成了经济学、法学、医学这三个跨度极大的主修和辅修课程,更是在教授们惊愕的目光中,将培养方案内乃至方案外他能接触到的几乎所有相关高阶课程,尽数“扫荡”完毕。这不是囫囵吞枣,而是真正的融会贯通。
路国才教授,这位以严谨著称的经济学泰斗,提起李毅飞时,眼神里是藏不住的满意和一丝难得的轻松。
“毅飞这孩子,理论功底扎实得不像话,模型推导、实证分析,一点就透,甚至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他交上来的作业和论文,常常让我觉得不是在批改,而是在学习。”
路教授私下曾感慨,教这样的学生,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省心——他几乎不需要额外的督促,就能达到并超越预设的教学目标。
夏叶俞教授对李毅飞的赞赏则带着一种“发现瑰宝”的兴奋。李毅飞在医学领域展现出的悟性和动手能力,让这位见惯了天才的医学大咖也为之侧目。
更让夏教授得意的是,他曾在一次重要的学术交流后,特意将李毅飞引荐给了医学院的院长。
“老院长,您看看这孩子!才多大年纪,对临床病理的分析、对前沿生物技术的理解,那份敏锐和深度,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夏教授的语气里充满了“显摆”的自豪,而院长审视的目光从最初的审视到后来的凝重与赞许,也印证了李毅飞的非同凡响。
法学院的宗教授提起李毅飞,更是连连摆手,表示“无话可说”——因为赞誉之词早已用尽。
“他对大学精神的理解,对法治本质的洞察,远远超出了他这个年龄段该有的认知水平。法条在他眼里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社会运行的脉络和人文精神的体现。”
宗教授不止一次在教研室感叹,“他对法理、宪政、国际法的见解之深刻,逻辑之严密,思想之成熟,已经足以与潜心研究数十年的老一辈学者进行深度对话了。”
这种评价,自然也传到了法学院陈院长的耳中,使得李毅飞这个名字,在法学院高层心中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李毅飞的光芒,并不仅限于象牙塔内。他上交给国家的两篇文章,以及一项关于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发明,给国家挽回了多少损失。
这些都属于机密,但其价值和影响,作为燕京大学掌舵人的校长和党委书记,比任何人都清楚其中的分量。
在一次例行的校级高层会议上,当议题涉及到跨学科人才培养和杰出学生发展时,经济学院的伊院长和法学院的陈院长,不约而同地、反复地提到了“李毅飞”这个名字。
他们详细汇报了李毅飞在各学科内的卓越表现和惊人潜力。校长和书记端坐主位,听着下属院长的汇报,表面平静,内心却波澜起伏。
他们交换了一个只有彼此才懂的眼神——那里面包含了了然、欣慰,以及一丝沉重的责任感。
因为他们深知,关于这个学生,他们掌握着更多未曾公开的信息:来自中央核心圈层几位大佬的亲自垂询,以及由24人组成的国家最高决策层对李毅飞表现出的持续关注。
若非出于对这位年轻天才最严格的保护性考虑,他的名字和他的贡献,或许早已成为举国皆知的楷模。
这份沉甸甸的“保密”,本身就是一种最高级别的认可和期许。
会议结束,人群散去。伊院长和陈院长正欲离开,却被校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礼貌地拦下:“伊院长、陈院长,请留步,校长和书记请二位到办公室一叙。”
两位院长心中微微诧异。校长和书记是封疆大吏级别的重量级人物,日理万机,同时召见两位院长的情况并不多见。
他们带着一丝疑惑,跟随工作人员走进了那间象征着学校最高权力的办公室。
办公室内,校长和书记已然在座。看到两位院长进来,书记温和地示意他们坐下,校长则开门见山:“老陈,老伊,今天特意留你们下来,是想深入探讨一下关于毅飞同学的后续培养和发展问题。
你们二位是他的院系领导,对他的情况最了解。他的贡献和潜力,我们心里都有数。
现在,我和书记最关心的是他的学业进度和能力评估。以他目前展现出的水平,我们考虑,是否有可能支持他申请本硕博连读,甚至争取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所有学位?这需要你们专业的判断。”
伊院长闻言,立刻回应,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请两位领导放心!单就经济学领域而言,李毅飞的理论素养、研究能力以及对复杂经济现象的剖析深度,早已远超普通博士生的水准。
他的天赋……简直令人叹为观止。”说到这里,伊院长似乎想起了什么,脸上浮现出一种混合着惊叹与不可思议的神情,“说起来,有件事一直让我印象深刻。早些时候,毅飞曾给我看过他的一些……股票操作记录。当时看完,我真是愣了半天。”
“哦?”书记来了兴趣,身体微微前倾,“老伊,别卖关子,快说说。到底是什么样的操作,能让你这位见惯大风大浪的老经济专家都感到惊讶?”
校长和陈院长也投来好奇的目光。伊院长深吸一口气,仿佛在回忆那个震撼的场景:“两位领导,事情是这样的。
毅飞跟我提起,他最初接触股市,是在初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