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〇九章 泥屯夜话(二) (第2/3页)
程建设这方面,确实是腐败高发区,我之前在新州工作时,就查处过多起这方面的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手法层出不穷。”他的语气带着职业性的警觉。
一直安静听着的裴广达此时推了推眼镜,用他那种冷静、条理分明的律师口吻插话道:“秋铭,你之前查办的主要是涉及公职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适用的是《刑法》和《监察法》。像长治集团这种非公有制企业,其内部的工程项目,如果发生腐败问题,更多是涉及商业贿赂、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罪名。虽然法律上也有明确规定,但实际操作中,调查取证难度往往更大,特别是涉及到关联交易、利益输送认定等方面,非常复杂,查起来确实费死劲了。”他客观地指出了其中的法律实践难点。
陈秋铭点了点头,表示认同裴广达的专业判断。他接着又抛出另一个疑问:“除了邵良志,这次还有一个任命让我很意外。就是朱构,他去我们学校当纪委书记了。”
张得民一听这个名字,脸上就露出了嫌恶的表情:“朱构?他本来就是钱本一的铁杆亲信,是‘安顺帮’的核心人物之一。上次你们去安顺粮库检查,明明已经抓住了钱本一的狐狸尾巴,为什么最后功亏一篑?就是因为检查组内部有这个朱构在暗中搞鬼!肯定是他利用副组长的身份,在里面上下其手,通风报信,甚至可能篡改、隐匿了关键证据,导致指向钱本一的证据链出现了无法弥补的漏洞,这才让钱本一有了狡辩和操作的空间!”
陈秋铭回想起安顺粮库那次不了了之的调查,心中豁然开朗,同时又涌起一股无力感:“那这种人就属于典型的内鬼了!怎么非但没有受到处理,反而还把他派到学校去当纪委书记?这不是相当于让小偷去看守仓库吗?我真的搞不懂这种人事安排的逻辑。”
张得民摇了摇头,脸上也带着困惑:“说实在的,这个安排,连我也看不太懂。朱构这个人,虽然是龙城大学出身,来集团总部之前还当过你们法律系的主任,但他在集团财务部当副部长期间,也确实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显眼成绩。如果安排他去龙城大学当个分管财务或后勤的副校长,我还能理解,毕竟是实权岗位,可以更好地掌控资源。可纪委书记这个职位……说起来地位是高,监督权也挺大,但在不掌握具体业务和财权的情况下,实权相对有限。钱本一把他安排到这个位置上,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他沉吟了一下,压低声音,“说不定……是另有阴谋?比如想利用纪委的身份,更方便地打击异己、掩盖问题?或者是在为下一步什么动作做准备?总之,不得不防。”
陈秋铭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将张得民的分析记在心里。他想起胡国华的任命,又问道:“那胡国华呢?他这次被提拔为党委书记,应该不会是钱本一的人吧?我和他接触比较多,感觉这个人很正直,能力也强,风评一直很好。”
“胡国华当然不是钱本一的人!”张得民肯定地说,“他和钱本一根本不是一路人。这次提拔他,更多是派系之间利益交换和平衡的结果。”
“派系利益?”陈秋铭敏锐地抓住了这个词,“难道长治集团内部,还分很多派系吗?”
张得民叹了口气,似乎有些无奈于这个话题的复杂性,但还是解释道:“没办法,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利益之争。长治集团规模这么大,内部自然也不例外。要说派系很多倒也不至于,实际上主要就是三股力量。”他伸出三根手指,“第一,就是以我老姐张得慧和我为代表的,外面有些人戏称为‘公主帮’;第二,就是以钱本一为首的‘安顺帮’,他的基本盘主要在早年跟随他哥哥打天下的那批老人,以及像邵良志、朱构这样被他提拔起来的亲信;第三,就是以蔡建原为首的‘监事帮’。”
“蔡建原我认识,”陈秋铭接口道,“就是上次去安顺粮库的检查组组长,集团监事会副主席。”
“没错,就是他。”张得民点点头,“他是我大伯非常信任的人,可以说是心腹中的心腹。所以在集团内部,他虽然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