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冰雪之约 (第2/3页)
们的高度信任。”
听到这话,四班的几名女生不约而同地露出了一丝自豪的笑容,互相交换着眼神。郑燚推了推眼镜,神色平静,但嘴角微微上扬。陈秋铭则谦逊地微微颔首,目光扫过自己的学生,带着不易察觉的欣慰。
“好了,接下来进行具体的岗前培训。”江芸结束了开场白,“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本届亚冬运组委会安保组的冯女士,为大家进行专业培训。大家欢迎。”
一位约莫四十岁、身着利落黑色制服、气质干练专业的女性步入了会议室。她手中拿着激光笔和一份厚厚的资料,目光敏锐地扫过在场的志愿者们。
“同学们好,我是组委会安保组的工作人员。”她的声音清晰有力,没有多余寒暄,“很高兴接下来由我为大家进行安检工作的岗前培训。你们法律系的同学,将被分配在本届赛事最重要的主场馆——红灯笼体育场,承担观众入场安检任务。这意味着你们的工作至关重要,是保障赛事安全、顺利运行的第一道防线,直接关系到数千名观众、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重大。”
“安检工作,看似重复枯燥,实则要求极高,需要极大的耐心、细心和强烈的责任心。”冯女士打开PPT,屏幕上显示出各种安检设备的图片和流程图,“接下来,我将详细讲解人身安全检查、物品检查、安检门和手持金属探测器的使用规范、异常情况的识别与处置流程、以及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应急预案……”
培训进入了实质阶段。冯女士的讲解条理清晰,专业且严格。她详细拆解每一个动作要领,强调每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比如手持探测器的摆动幅度和速度、遇到敏感部位如何礼貌而有效地请对方配合、不同性质可疑物品的初步判断与上报程序等等。
台下鸦雀无声,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偶尔敲击手机屏幕记录要点的轻响。女生们都听得格外认真,时而蹙眉思索,时而恍然大悟。郑燚的笔记做得尤为工整详尽,还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了重点和疑问点。
理论讲解后,冯女士带来了模拟的安检门和手持探测器。“现在,我需要几位同学上来,配合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最初的尝试略显生涩。冯欣钰和韩静被点名上台时,明显有些紧张。操作手持探测器时,手臂显得僵硬,摆动不是过快就是过慢,忘记了该有的提示语,面对模拟“可疑物品”时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冯女士耐心地一一纠正,但两人脸上还是露出了窘迫的神情。
接着上台的时丽雯、颜心心则冷静许多,虽然动作稍显慢,但步骤清晰,态度认真,很快掌握了基本要领。梁晓青也表现得沉着稳定。
最后上台的是郑燚。她深吸一口气,走到安检门旁。从引导“观众”站定、提示取出随身物品,到使用手持探测器进行扫描,她的每一个动作都流畅、规范、到位,力度适中,路径准确,语言提示清晰礼貌,甚至连面部表情都保持着专业而友善的微笑。整套演示如行云流水,近乎完美。
冯女士眼中闪过难以掩饰的惊讶。她忍不住开口问道:“这位同学,你以前接受过类似的培训?或者在机场、火车站做过志愿者?”
郑燚摘下探测器,谦逊地摇摇头:“没有,冯老师。我只是刚刚按照您讲解的步骤和要点,尽量模仿和记忆。”
“真是难得!”冯女士由衷赞叹,“你的领悟力、模仿力和心理素质都非常出色!简直是做这份工作的天才!”
一旁的陈秋铭看着自己的爱徒,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忍不住插话道:“冯女士,这是郑燚,我的学生,也是我班里最聪明、最得力的一个。”
郑燚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微微低下头,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
培训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才结束。冯女士留下了详细的培训资料和考核标准,又解答了几个问题后便匆匆离开。
散会后,陈秋铭特意将四班的六名志愿者留了下来。空旷的会议室里只剩下他们几人。
“刚才的培训都看到了?”陈秋铭的目光扫过六个女生,“尤其是冯欣钰、韩静,感觉怎么样?”
冯欣钰和韩静脸一红,低下了头:“对不起,陈老师,我们有点笨……”
“不是笨,”陈秋铭打断她们,语气缓和但认真,“是熟练度不够。这项工作要求的就是万无一失,不能有丝毫侥幸心理。从现在到正式上岗还有一段时间,你们必须抓紧一切机会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做到又快又准又规范,绝不能出任何差错。明白吗?”
“明白!”六个女生齐声答道。
“郑燚,”陈秋铭看向她,“这个任务交给你。你负责牵头,组织她们,就用系里现有的模拟器材,到343教室进行强化训练。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