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徒弟和儿子 (第2/3页)
再想办法调整。”
陆远一眼扫过去,一共四道菜。
一半是地道的豫菜,另一半则是湘菜。
陆远心里有数,钱伯这是下了功夫的。
陈小苗口音自不必多说。
自己老家鄂州口味混杂,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确实不好伺候。
钱伯应该是记下了他吃面时喜辣的偏好,便干脆请了临近省份的湘菜师傅。
陈小苗倒是没想那么多弯弯绕绕,她注意力全被桌上那碗汤吸引。
“咦,这是胡辣汤?”
她拿起勺子舀了一勺送进嘴里,双眸发亮。
汤汁浓稠,麻、辣、咸、香,各种滋味在舌尖上层层递进,牛肉炖得酥烂,配上弹滑的面筋和爽口的木耳,一口下去,浑身的毛孔都舒展开。
“中!”
陈小苗满足地喟叹一声,又埋头喝上一大口:“这汤可真得劲,比俺过去喝过的都香!”
陆远听得直乐。
好歹是拿年薪的厨子,熬出来的胡辣汤能不香吗……
吃过午饭,陆远和陈小苗开车出门来到白静在首都的住处,接上徒弟吕嘉欣,还有妞妞和黄杰涛。
“师傅!师公!”
吕嘉欣一上车就欢快地打招呼,张口就学她师傅的中原雅音。
“俺师弟哩?”
“在家睡觉,等会带恁回去瞅瞅。”
“中!”
陆远发动车子,问道:“想去哪儿逛逛?”
“故宫!”
吕嘉欣抢先回答,指指黄家兄妹:“杰涛哥哥和妞妞姐还是头回来首都,带他们去开开眼!”
陈小苗对准徒弟额头轻轻一敲,没好气道:“别替人家做决定!”
黄杰涛开口附和:“就听嘉欣的吧。”
初二一年的功夫,黄杰涛个子蹿高了不少,一身干净的羽绒服,瞧着精神,脸上笑容更是真切。
故宫师徒俩都去过不止一回,自然而然地当起导游。
“故宫又叫紫禁城,你们看这城墙的颜色,是紫红色的,‘紫’代表紫微星垣,是天上星星住的地方,皇帝自称天子,住的地方当然也要跟天上一样……”
吕嘉欣背着小手,摇头晃脑,拿自己刷短视频学到的知识点往外卖弄。
“俺再问你,这故宫布置风水有什么讲究。”
陈小苗乘机考起徒弟。
吕嘉欣一时面露难色。
“俺专程写给你的风水理论恁看了没?”
“师傅,这不是寒假作业太多吗……”
“哎,记好哩!”
陈小苗叹气,开始现场教:“恁看这宫殿的布局,中轴线分明,左右对称,这是讲究。
龙脉之气从景山那边过来,穿过神武门,沿着中轴线一直往南,贯穿整个皇城。皇帝坐在太和殿的龙椅上,正好就在这龙脉正气最旺的点上,能镇压国运。”
她指着大殿前丹陛上的石雕。
“恁再瞅,上头雕的是流云和九条龙,九是阳数里头最大的,叫九五至尊。
这地方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摆在哪,朝向哪,都有说法,不是瞎盖的。”
吕嘉欣听得一愣一愣,也不卖弄了,老老实实退到后头,当起听众。
从故宫出来,天色已近黄昏,众人陪同第一次来首都的黄家兄妹来到某知名老字号烤鸭店。
上桌后,陈小苗和妞妞吃得不亦乐乎。
相比之下,另外两个半大孩子就显得兴致缺缺。
黄杰涛依旧是那副老样子,腰背挺得笔直,筷子使得规规矩矩,每样东西都只夹一点点,细嚼慢咽,更像是在完成任务。
吕嘉欣则显得有些兴致缺缺,没什么胃口。
陆远看在眼里,放下筷子,随口问了句:“怎么了,不合胃口?”
黄杰涛连忙放下筷子,答道:“没有,我吃得差不多了。”
吕嘉欣没说话,只瘪瘪嘴。
“师公,”她忽然抬起头,看向陆远:“今年过年,我们是跟你们一块儿过吗?”
陆远点点头:“对,你爸初一才过来。”
吕嘉欣小脸垮塌,把筷子往桌上一拍,迸出一股子怨气。
“哎……除了我刚生出来那年,他陪我们娘俩过了一次年三十,打那之后,年年都在黄崖村。
本还以为今年把我们接来首都,一家三口好好过个年呢,搞了半天还是白高兴一场!”
话里带着刺,酸溜溜的。
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