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晨曦微黯 (第2/3页)
漫着刺鼻的硫磺、臭氧和灰烬的气味,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磨砂感,预示着未知的健康风险。
地球没有毁灭。但它沉睡了。它以一种壮烈而残酷的方式,剥去了自己身上文明的“旧皮肤”,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荒芜而原始的“地质静默期”。它保住了深埋地下的生命火种(那些加固最深的避难所和核心基因库),却主动将自己变回了一张近乎空白的、布满伤痕的画布。幸存者们如同鼹鼠般从最后的掩体中爬出,看到的不是一个获救的家园,而是一个需要他们像原始祖先一样重新认识、重新适应的、巨大而寂静的坟场与温床的结合体。希望,与绝望,在此刻以一种奇异的方式纠缠在一起。
乐土环带
“生命摇篮”核心循环系统在经历了数小时不计代价的超载运行后,伴随着一连串令人心碎的金属疲劳断裂声和最后的能量衰竭嗡鸣,再次彻底沉寂。工程师们望着冒烟的控制台和彻底黑掉的屏幕,眼中最后的光也熄灭了。绝望再次笼罩。一切努力,似乎终归徒劳。
然而,几天后,一名负责检修第七区外部二级过滤单元的技术员——名叫李昭,一个原本乐观但现在只剩麻木的年轻人——正机械地清理着被厚重油污和辐射尘堵塞的滤网。就在这时,他的动作僵住了。
在那满是恶臭污垢的金属滤网的网格之间,竟然附着着一层极其微薄的、滑腻的、散发着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的荧荧绿光的东西!
他几乎以为是自己眼花了,或者是辐射导致的幻觉。他颤抖着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刮下一点,放在便携式扫描仪下。
数据跳了出来。
那是一种此前未被记录过的藻类!它正在以缓慢但确实无疑的速度,吞噬着滤网上沉积的有毒化学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的化合物和微量的氧气!
“这……这不可能……”李昭喃喃自语,随即像是被电流击中一样跳起来,对着通讯器语无伦次地嘶吼:“活了!有东西活了!滤网上!绿色的!”
消息像野火般窜过残存的内部通讯网络,点燃了死寂的绝望。
人们疯了似的扑向所有可能的角落:检查其他区域的管道接口、蓄水池底部、甚至是一些因冷凝而保持潮湿的设备背面。
更多的迹象被发现了!
在某个区域的循环水池边缘,发现了一层类似的菌藻生物膜。
在一处破裂的管道裂缝中,检测到了异常低的毒素浓度和轻微升高的氧含量。
甚至在一个废弃的物资箱角落,发现了几颗异常顽强的、似乎是随着拓的“种子包”带来的地衣孢子,已经开始缓慢地侵蚀塑料表面!
拓投下的、“希望之火”小麦的种子本身并未立刻发芽——环境依然过于严酷——但它似乎释放了某种强大的、促进生命复苏的信息素或催化剂。而来自地球“方舟”基因库的那些经过精心筛选、旨在应对极端环境的微生物和藻类种子,在乐土这片遍布死亡却也充满“空白生态位”的焦土上,找到了意想不到的机会。它们以难以想象的速度适应、变异、开始艰难而坚定地执行它们数十亿年来的本能:拓荒。
它们净化着污水,中和着辐射,缓慢地、一点点地改善着大气成分。
这个过程,慢得令人绝望。乐观的模型显示,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环带的大气才能再次支持人类不依赖面具呼吸。但这变化是确实无疑的!毁灭的进程被逆转了,尽管只是最微小的、几乎看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