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唇枪舌剑,李茂森在刀尖上跳舞 (第2/3页)
,以后有机会的话,多找斯科塞斯导演聊聊,向他介绍我们华夏优秀电影和优秀文化,邀请他们来国内拍电影。”
“好的。”
李茂森笑了笑。
向马丁·斯科塞斯介绍华夏电影和文化没问题,但邀请他来华夏拍电影就算了。
马丁的电影受新现实主义影响较大,喜欢拍摄现实题材,且故事内容大都比较黑暗混乱,譬如讲黑手党小混混的《穷街陋巷》,反越战的《出租车司机》,讲宗教的《基督最后的诱惑》等。
他来国内拍电影很难得到上面的批准。
吃过早餐,还没来得及回到楼上房间,张主任接到电话,有几家媒体记者想采访李茂森,询问电影相关问题。
“李导,这是个宣传我们国家电影的好机会,你和记者们聊聊,讲讲华夏电影和改革开放,不过说话时注意一点,不该说的千万不能说。”
张主任叮嘱说。
李茂森点点头,即使不宣传国家电影,他也准备接受采访,目的是增加《一个都不能少》曝光率,吸引外国片商的注意。
关注的人多了,电影版权也能多卖些钱。
采访地点在影展中心的休息室,媒体有来自《晚邮报》《24小时太阳报》《威尼斯早报》记者,也有意大利《电影》杂志编辑,法国《电影手册》编辑等。
由于华夏电影在国际影坛上存在感较弱,媒体过去关注的不多,对华夏电影和电影人了解也不多。
此时面对他这个华夏导演,记者们像是好奇宝宝。
在提问环节,记者们先询问他的个人经历,再询问华夏内地电影行业的情况。
要他根据实际情况谈谈内地电影和电影导演,谈谈他对当前世界电影行业的看法等。
李茂森在自我介绍时,只提到过去是华夏武术表演团队的一员,从去年开始接触导演工作,并根据身边的真实事件拍摄出一部电影,正是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一个都不能少》。
他推荐的华夏电影有《雷雨》《日出》《城南旧事》《红高粱》等八十年代上映的电影。
在八十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