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6 明王辩才 (第2/3页)
老僧那里微微示意:“何况这位高僧在侧,浑不知是敌是友,我和童姥河蚌相争,安知人家没有渔翁得利之心?”
这般一说,童姥也警觉起来,皱眉看向老僧道:“小王八蛋说的倒不错,本派名声隐秘无比,传人们闯荡江湖,也都各有身份,从不会提起本派名头,因此本派众多绝学,也一向少有人知,哼,你这和尚对本派武学如此了解,你究竟是什么人?”
老僧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低声道:“老僧不过是洒扫庭园的服事僧,又能是什么厉害人物?”
姜明哲好奇心起,朗声道:“我和童姥从少林山门打到藏经阁,那么多玄字辈的老和尚,在江湖上名声赫赫,也没一个人能看破童姥的武功,你的眼光比那些人高得多,就像是黑夜里的萤火虫,鲜明出众,你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渣,神乎奇技的武功,还有那拉风的扫帚,都深深出卖了你,你就算在这寺里默默无闻,入寺之前,也必然是名动四方的大人物!”
童姥立刻道:“不错!你方才所用的功夫,可不是少林绝学。”
老僧思忖片刻,叹息道:“老僧在此四十余年,每日洒扫,渐渐扫尽我执,施主又何必将老僧扫去的尘垢,复又吹回呢?”
话音未落,便听鸠摩智的声音朗朗响起:“呵呵,你借利他心修行,自甘卑微,以降伏傲慢之心,又以旁人需求而贵,以求无我之境,这可不算什么高明法门。”
说话间和萧远山、段誉、慕容复等人一起走了上来,至于萧峰,却是念着和玄苦的师徒之情,守在一楼,不许旁人趁乱偷取少林藏书。
老僧惊奇的看了一眼鸠摩智,摇头道:“法无高下,适者自珍,老僧天性愚鲁,四十三年前,得灵门禅师点化,传以此法,四十三年日行不辍,渐觉身心同净,可见此法便是老僧之上法。”
段誉亦道:“不错,《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摄颂》记载,佛陀曾在祇园精舍亲自执帚清扫,并阐释扫地五德,乃是自除心垢、亦除他垢、除去憍慢、调伏其心、增长功德。可见此法乃佛陀亲传法门,岂能谓之不高明?”
老僧连连点头,看向段誉的眼神顿时流露出一丝亲切。
毗奈耶三字,乃是佛教术语,又称毗尼、调伏,为佛教三藏中规范僧团行为的律藏。
段誉所说《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乃唐朝高僧所译,属于规定戒律的典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