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汉王初露锋芒(二) (第2/3页)
燕北边境与汉王封地的交界处,地势险要,历来是劫匪出没之地,可他已经派人提前清剿过那里的劫匪,怎么还会有劫匪出现?而且,这次押送的军粮数量庞大,是用来供应燕北边境驻军的,一旦军粮短缺,边境驻军很可能会发生哗变,后果不堪设想。
“张副将现在在哪里?让他立刻来见我!” 李锐沉声道。
“张副将已经在府外等候了,只是他在这次袭击中受了伤,伤势还不轻。” 陈武说道。
“让他进来!”
很快,浑身是伤、盔甲上还沾着血迹的张副将被士兵搀扶着走进了书房。他一见到李锐,就 “扑通” 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哽咽地说道:“殿下,末将无能,没能保住军粮,还折损了十几名弟兄,请殿下责罚!”
李锐看着张副将狼狈的模样,心中的怒火稍稍压了一些。他走上前,扶起张副将,沉声道:“起来说话。那些劫匪是什么人?你看清楚他们的模样了吗?他们抢走了多少军粮?”
张副将站起身,躬身回道:“回殿下,那些劫匪都蒙着脸,看不清模样,不过他们使用的兵器,都是西域的弯刀。末将估算了一下,他们大概抢走了三万石军粮,只剩下不到五千石军粮还在我们手里。”
“西域弯刀?” 李锐眼神一凝,西域与大胤王朝素来不和,难道这次军粮被劫,是西域人干的?可他们为什么要抢运往燕北边境的军粮?这背后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就在这时,萧琰拿着一份文书,走进了书房。他看到书房里的情景,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躬身说道:“殿下,臣刚才收到燕北边境传来的急报,说是边境驻军的军粮已经快要耗尽,若再不运送军粮过去,恐怕会发生哗变。”
李锐接过文书,快速浏览了一遍,脸色变得更加阴沉。他抬头看向萧琰,沉声道:“军粮的事情,你已经知道了?”
萧琰点头,“刚才在府外,臣听到士兵们议论,已经知道军粮被劫的事了。殿下,此事事关重大,若不尽快解决,后果不堪设想。”
李锐走到案前,双手撑在案上,眉头紧锁,沉思起来。军粮被劫,边境驻军急需军粮,可现在汉王封地的粮仓里,只剩下不到十万石粮食,除去供应封地百姓的口粮,能抽调出来运往边境的军粮,最多只有两万石,根本不够边境驻军消耗。而且,重新筹集军粮需要时间,可边境驻军已经等不了那么久了。
“萧先生,你有什么办法吗?” 李锐看向萧琰,语气里带着一丝期待,又带着一丝提防。
萧琰沉吟片刻,说道:“殿下,臣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立刻派人去周边的州府借粮,先解边境驻军的燃眉之急。第二个办法,派人去黑风岭调查,找出那些劫匪的下落,夺回被抢走的军粮。不过,这两个办法都有风险。去周边州府借粮,那些州府的官员未必会愿意借粮给我们,毕竟他们也要考虑自己辖区的粮食供应。去黑风岭调查,黑风岭地势险要,而且那些劫匪身手不凡,我们的人很可能会遇到危险。”
李锐点了点头,萧琰说的这些,他也想到了。他沉思了许久,说道:“借粮之事,就交给你去办。你立刻去周边的州府,无论用什么办法,都要借到至少三万石粮食。至于调查劫匪的事,就交给陈武,你带领一队精锐士兵,去黑风岭仔细调查,务必找出那些劫匪的下落,夺回军粮。”
“臣遵旨!” 萧琰和陈武同时躬身应道。
萧琰转身准备离开书房,去周边州府借粮,可就在这时,李锐突然开口叫住了他:“萧先生,等一下。”
萧琰停下脚步,回头看向李锐,“殿下还有什么吩咐?”
李锐盯着萧琰的眼睛,沉声道:“这次借粮之事,关系重大,你一定要尽心尽力,不要让我失望。还有,我不希望在借粮的过程中,出现任何意外,更不希望看到军粮再次被劫。你明白吗?”
萧琰从李锐的眼神里看到了一丝警告,还有一丝隐藏极深的杀意。他心中一凛,连忙躬身说道:“臣明白,臣一定会竭尽全力,办好借粮之事,绝不让殿下失望。”
李锐点了点头,“去吧。”
萧琰转身走出书房,心中却充满了不安。他知道,这次借粮任务艰巨,而且李锐对他的猜忌从未消失,一旦借粮过程中出现任何差错,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