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三章萧琰见德王李致(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八十三章萧琰见德王李致(一) (第3/3页)

辜负王爷和皇上的期望。”

    从安德王府出来,萧琰的心情无比愉悦。他抬头望向天空,阳光明媚,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为他庆祝。他知道,自己的梦想终于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的路还很长,但他有信心,也有决心,去走好每一步,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萧琰回到住处,收拾好行李,便前往翰林院报到。翰林院的官员们对萧琰都十分热情,毕竟他是德王引荐的人,而且才华也早已传遍京城。萧琰很快便融入了翰林院的氛围之中,他虚心向老官员们请教,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很快便熟悉了翰林院的工作。

    在翰林院的日子里,萧琰工作十分认真负责,无论是起草文书,还是整理典籍,他都做得一丝不苟。他的才华和努力也得到了翰林院上下的认可,很快便崭露头角。

    德王也时常关注着萧琰的情况,每当得知萧琰在翰林院表现出色时,心中都十分欣慰。他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萧琰将来必定会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材。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萧琰在翰林院已经任职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萧琰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官场经验,还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的才华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皇上对他也越来越赏识。

    这天,皇上召集大臣们商议朝政,讨论如何解决地方上的灾荒问题。大臣们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案,但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皇上听后,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就在这时,萧琰站了出来,恭敬地说道:“启禀皇上,臣有一计,或许能解决地方上的灾荒问题。”

    皇上闻言,眼前一亮,连忙说道:“哦?萧爱卿有何妙计,快说来听听。”

    萧琰说道:“回皇上,臣认为,解决灾荒问题,首先要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可以从国库中调拨一部分粮食,运往灾区,救济百姓。同时,还要组织百姓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从根本上解决灾荒问题。另外,还可以鼓励商人前往灾区经商,促进灾区的经济发展,增加百姓的收入。”

    皇上听了萧琰的建议,心中十分满意,点头说道:“萧爱卿的建议很好,既考虑到了眼前的问题,又考虑到了长远的发展。就按照萧爱卿的建议去办,由萧爱卿负责此事,务必尽快解决灾区的灾荒问题。”

    萧琰连忙躬身领命:“臣遵旨。臣定当尽心尽力,不辜负皇上的期望。”

    随后,萧琰便带着皇上的旨意,前往灾区。他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到达灾区后,他首先深入灾区,了解百姓的实际情况,然后按照自己提出的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他先是组织人员从国库中调拨粮食,及时发放到百姓手中,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然后,他又组织百姓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在这个过程中,他亲自到田间地头,指导百姓耕作,与百姓同甘共苦。百姓们看到萧琰如此尽心尽力,都十分感动,干活也更加卖力。

    同时,萧琰还积极鼓励商人前往灾区经商,为商人提供各种优惠政策,促进了灾区的经济发展。在萧琰的努力下,灾区的情况很快便得到了改善,百姓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当皇上得知灾区的情况得到改善后,心中十分高兴,对萧琰更加赏识。他下旨嘉奖萧琰,将萧琰升为吏部侍郎,让他协助吏部尚书处理吏部的事务。

    萧琰接到圣旨后,心中激动不已。他知道,这是皇上对他的认可和信任,也是他努力付出的结果。他连忙前往皇宫,向皇上谢恩。

    从皇宫出来,萧琰直接来到了安德王府,向德王道谢。德王见萧琰如今取得了如此成就,心中十分欣慰,笑着说道:“萧公子,你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本王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你要记住,无论将来你官居何位,都要坚守本心,为国家和百姓着想,不要辜负了皇上的信任和百姓的期望。”

    萧琰恭敬地说道:“王爷的教诲,草民永世不忘。草民定当坚守本心,尽心尽力为国家和百姓做事,绝不辜负王爷和皇上的期望。”

    德王点了点头:“好。本王相信你。你去吧,好好干,将来必定能有更大的作为。”

    萧琰再次向德王道谢后,便离开了安德王府。他知道,自己的人生之路还很长,还有许多挑战在等待着他。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他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百姓的幸福安康,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他也永远不会忘记,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德王的赏识和引荐。他会将这份恩情铭记在心,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德王,回报国家,回报百姓。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