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底层武器——白匣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底层武器——白匣子 (第2/3页)

k未来五年的核心增长引擎之一,保持其技术栈的独立性和快速迭代能力,是确保其竞争力的基石。我建议,成立由应用方(我团队)和平台方共同参与的‘神经接口联合工作组’,建立高效、透明的协同机制,而非粗暴的所有权转移。这才是真正的‘效率’和‘整合’。”

    她的话掷地有声,有理有据,更关键的是,屏幕上那份由陈屿即时生成的、无可辩驳的技术分析报告,成了她最坚实的后盾。会议室内的风向悄然转变,几位中立高管微微颔首。COO眼神闪烁,最终哈哈一笑:“林总监考虑得很周全!联合工作组这个提议很有建设性!细节我们下来再详谈。”一场意图瓜分核心资产的危机,被暂时逼退。

    然而,堡垒外的阴影从未远离。

    晶元科技并未因陈屿的“破壁者”行动而偃旗息鼓。一场针对NeuroLink和陈屿个人的、更隐秘也更致命的诉讼风暴正在酝酿。晶元聘请了最顶级的专利流氓律所,目标直指陈屿用于逆向工程的“探针III”泄露数据来源的合法性,以及最终工程样片与晶元专利的“潜在相似性”。他们不在乎是否真的能赢,他们要的是旷日持久的法律泥潭、高昂的诉讼成本和足以摧毁个人声誉的舆论压力。

    一封措辞严厉、盖着顶级律所鲜红印章的律师函,同时送达了NeuroLink法务部以及陈屿实验室的物理地址。函件中,“故意侵权”、“商业间谍”、“巨额索赔”等字眼如同淬毒的匕首。

    NeuroLink法务总监第一时间找到了林溪,脸色凝重:“林总监,事情麻烦了。晶元这次来势汹汹,他们抓的点很刁钻。那份泄露数据……陈工他……到底是怎么获取的?流程上能经得起最严苛的审计吗?”担忧之下,潜台词呼之欲出:公司是否会为了保护自身,选择切割?

    压力如山崩般再次砸向林溪。这一次,是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绞索。她看着法务总监焦虑的眼神,知道公司高层此刻必然也在权衡利弊。她可以想象,那些冰冷的商业决策者会如何评估:一个外部技术顾问的个人风险 vs.公司的整体利益。

    回到办公室,林溪关上门,疲惫地靠在冰冷的玻璃幕墙上。窗外城市的霓虹璀璨,却照不进她心底的寒潭。她拿起手机,指尖悬在陈屿的号码上,却迟迟没有按下。告诉他,除了让他陷入更深的焦虑和愤怒,还能怎样?难道要让他去自证清白,暴露那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数字痕迹?

    就在这时,她手腕上的手环,传来一阵前所未有的、复杂而稳定的长震动组合。那不是预设的警报信号,更像是一种独特的……身份验证脉冲?同时,她面前办公桌上那个安静的环境同步器,屏幕自动亮起,没有显示文字,而是投射出一束淡淡的、指向办公室角落保险柜的引导光线。

    林溪心中一动。她走到保险柜前,这是她存放最重要项目文件和加密设备的私人空间。她输入密码,柜门弹开。里面,除了文件,不知何时多了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黑色加密U盘,静静地躺在一叠文件上方。

    她拿起U盘,插入自己物理隔绝的离线电脑。U盘内只有一个文件:名为“白匣子”的加密容器。容器需要双重密钥解锁:第一重是她手腕上手环此刻发出的生物特征脉冲;第二重是……她看向同步器屏幕,上面浮现出一行提示:“输入你最深的锚点坐标。”

    锚点坐标?林溪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指尖在键盘上敲下了旧天文台的精确经纬度——那个风暴中重生的地方。

    “白匣子”应声开启。里面不是陈屿的辩解,也不是技术文档。而是一份份冰冷、客观、却拥有毁灭性力量的电子公证书和法律存证文件:

    -**“探针III”泄露数据溯源公证书**:由三家国际顶级、信誉卓著的网络安全审计机构联合签署,清晰证明该数据确系于五年前通过晶元自身的安全漏洞外泄至暗网特定交易节点,并详细记录了数据包的哈希值、泄露时间戳及初始传播路径。公证书特别注明:此证据链独立于任何个人获取行为,仅证明泄露事件本身的客观存在。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