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家访新发现(上) (第2/3页)
成心虚!第二,学校会立刻启动内部调查,我们会找黄海涛了解情况,也会查匿名帖的来源。第三……”他转过身,目光落在武修文苍白的脸上,“你原定的家访计划,今天……照常进行!”
武修文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错愕。这种时候,还出去家访?
“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自乱阵脚!”梁文昌的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种老教育工作者特有的沉稳,“教学工作是你的本分!学生的事不能耽误!顶着压力,把该做的事情做好,用行动证明你心里装的首先是学生!这比任何辩解都更有力!明白吗?”
武修文怔怔地看着梁文昌,一股复杂的热流猛地冲上眼眶。他明白了梁文昌的用意。这是在风暴中心,为他强行开辟一条路,一条用责任和行动来对抗污名的路。
“我……我明白了,梁主任!”武修文用力地点点头,声音里多了一丝力量。
“去吧。”梁文昌挥挥手,“记住,稳住了!天塌不下来!”
走出梁文昌办公室,走廊里异常安静,但武修文能感觉到那紧闭的门后,有多少双耳朵在竖着。他挺直了背脊,目不斜视地走向自己的办公桌,开始收拾家访需要的笔记本、学生资料。他能感觉到那道熟悉的目光一直跟随着他:黄诗娴还坐在窗边的位置上,没有动。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东西,走向门口。经过她身边时,脚步不由自主地停顿了半秒。他不敢看她,只低声快速地说了一句:“我去家访了。”声音干涩。
“嗯。”一个极轻、却异常清晰的回应传来,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小心点。”
这三个字,像一颗投入死水的小石子,在武修文冰冷的心湖里,漾开了一圈微弱的涟漪。他不敢停留,加快脚步走出了办公室。
正午刚过,阳光却显得有些有气无力。武修文骑着那辆旧自行车,穿梭在城中村狭窄、喧闹的街巷里。空气里混杂着饭菜香、鱼腥味和劣质煤球燃烧的气息。按照学生信息登记表上的地址,他找到了小浩的家。那是“握手楼”群中的一栋,光线被挤压得十分微弱。
狭窄的铁门打开,一股淡淡的霉味混合着消毒水的气味扑面而来。开门的是小浩,一个瘦小的男孩,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看到武修文,他局促地低下头,小声喊了句:“武老师好。”声音细若蚊蝇。
“小浩好!”武修文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温和自然,尽管心头的重压丝毫未减。
屋子很小,一眼就能望到头。一室一厅的格局,陈设极其简单,却收拾得异常干净整洁,甚至可以说是一尘不染。地板光可鉴人,不多的几件家具摆放得一丝不苟,连沙发上的靠垫都拍打得棱角分明。然而,这种过分的整洁,却透出一种冰冷的空旷感,缺少了普通家庭应有的那种随意的生活气息和烟火气。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老式挂钟单调的滴答声。
“老师,您坐!”小浩指了指那张硬邦邦的木沙发,自己则手足无措地站在一旁。
“你爸妈……不在家?”武修文环顾四周,问道。
小浩的头垂得更低了:“爸爸……在邻市的工地。妈妈……在码头那边帮人补渔网,要……很晚才回来。”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带着一种习惯性的麻木。
武修文的心揪了一下。他站起身,温和地说:“老师能看看你平时学习的地方吗?”
小浩点点头,带着武修文走进小小的卧室。靠窗摆着一张旧书桌,桌面同样收拾得整整齐齐,课本、作业本码放得像刀切过一样。书桌上方贴着一张课程表,字迹工整。然而,最吸引武修文目光的,是旁边墙上挂着的那个小小的塑料挂篮,里面塞满了各种颜色、大小不一的便利贴。他忍不住走近了几步。
那些便利贴密密麻麻,字迹各异,显然出自不同人之手,但内容却惊人地相似:
【浩仔,饭在锅里热着,记得吃完写作业。妈妈今天赶海,晚归】
【浩,冰箱里有包好的饺子,自己煮。别碰煤气!妈妈去批发市场了】
【儿子,爸这月工资汇了,抽屉里有钱,自己买点吃的。听妈妈话】
【浩仔,明天降温,加衣服!抽屉第二格有感冒药。妈妈加班】
【浩,对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