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小眼里充满了光,双手举着假肢,往常面瘫的脸笑得十分嚣张 (第3/3页)
不一会儿,她灰头土脸地抱着几根粗细、长度、线径各不相同的弹簧出来了,脸上却乐开了花。
她反复用手压着试了试手感,最终选中了一根粗细适中、回弹力强劲却又不过于生硬的压缩弹簧。
“就它了!周伯伯,这个记我账上!”王小小举着那根弹簧,像举着胜利的旗帜。
“去吧去吧,记得写申请条子补来!”老周挥挥手。
回到她那兼做车间的宿舍,立刻投入了“研发”。她把弹簧放在桌上,又翻出之前收集的金属片、螺栓螺母、她的工具摊了一地:钳子、扳手、螺丝刀、手锯,还有一个小型台虎钳。
她先是用硬纸板粗略地剪出膝关节的铰接结构,比划着弹簧安装的位置和角度。
“液压……缓冲……主要就是控制弯曲和回弹的速度和力度……”她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设计着最简单的杠杆和支点系统。
草图定了,她就用金属片开始敲打切割。
车间里响起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和偶尔的挫磨声。
她试图将弹簧固定在两个模拟大腿和小腿的金属条之间,尝试不同的铰接方式和预压力度。
第一次测试,弹簧太硬,根本压不动。
换一根,又太软,一压就到底,毫无支撑。
调整铰接点位置,结果运动轨迹不对,卡住了。
王小小也不气馁,鼻尖沾了灰也顾不上擦,失败了就拆掉重来。
她反复调整,试了又试,手上被金属边缘划了几道小口子也浑然不觉。
“不行,纯机械的铰链太死板了……得有点‘活’劲儿……”她盯着又一次失败的模型,咬着指甲思考。
忽然,她眼睛一亮,翻出之前去橡胶厂,得到的两块橡胶。
她试着把橡胶在弹簧两端和铰链的活动部位作为缓冲。
“这样会不会好点?”
再次测试。
这一次,当她模拟小腿向前摆动时,弹簧被压缩,提供主要支撑力,而弯曲时,硅胶的形变和弹簧的回弹共同作用,虽然远比不上真正的液压系统,但竟然真的呈现出了一种相对可控的、带有些许缓冲感的屈伸运动!
“成了!有点意思了!”王小小看着这个简陋无比但确实能动起来的弹簧关节模型,兴奋地跳起来。
虽然粗糙、简陋,离实用还差十万八千里,但核心的想法,用弹簧模拟液压的缓冲和助动功能,初步验证是可行的!
她宝贝似的把这个粗糙的模型放在工作台显眼的位置,准备明天等徐叔的石膏阴模干透后,再仔细琢磨如何将这个概念融入假肢的结构设计中去。
但此刻,看着那根其貌不扬的弹簧和简陋的金属片,王小小眼里充满了光。
和同期外国没有办法比,但是她有她的优势,她的四连杆膝关节+弹簧+橡胶,在人体工学上占有非常大的优势。
小腿假肢成本不到30元,现在大腿假肢初步构思完成,膝关节和弹簧,再加长脚管,成本不到20元。
那就是说大腿假肢成本控制在40多元,沪城假肢厂最便宜的大腿假肢就要150元。
最起码退伍残肢军人,军队后勤军工可以安排上了。
贺瑾对讲机呼喊到口干,他姐都不理他,他买好饭菜,来到他姐的车间,就看见他姐
王小小眼里充满了光,双手举着假肢,往常面瘫的脸笑得十分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