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制度革命(八) (第3/3页)
陛下,皇民军的设计非常有远见。不过老臣有些担心,这些皇民军只服五年兵役。就算二十岁入役,二十五岁就退役了,正是身强力壮的时候。
他们回家没有了军队管制,恐怕会是地方上极不安定的存在,恐为天下之患。陛下,试想下,若一切顺利,几十年后,天下不说人人,至少绝大多数都有兵役经历,这是何等恐怖之事?”
朱慈炅神色和煦,微微点头。
“是啊,全民皆兵。试问天下,若能如此,我中华大地还会重蹈神州陆沉之殇吗?只要我族不内耗,那就是无敌的存在。
至于徐先生说的恐怖之事,朕清楚明白,这就是朕悬于大明后继君主头顶的斩龙剑。胆敢背民者,自然害怕,与民一体者,何惧之有?
清楚自己的权力来自谁,才清楚自己的权力该为谁牟福祉。我朱家承太祖之志,谋的是诸夏之安,不是万古一系。所谓天命,渺渺乎朕所不知,但朕知道天心即民意。”
阮大铖脸色潮红,炭笔笔头都写没了,毫不客气的顺手抢了身边蒋德璟的。
蒋德璟都听傻了,根本没有在记录皇帝讲话,都被抢完了才惊觉。他不敢在小皇帝面前争斗,只好悄悄向门口的小太监招手。
曹思诚今天很不爽,作为大明权力核心的重要一员,他如何不明白小皇帝先前大谈礼教的用意。
虽然他知道衍圣公极可能是自找的,但皇帝用这种阴险手段收拾衍圣公他还是非常不舒服。
小皇帝这打击面太大了,不只是孔胤植的事,也不是衍圣公的事,没有这两东西他其实都可以接受,但这操作对儒教而言也是大伤啊,这就无法接受。
况且,小皇帝还非孔。最让曹思诚气馁的是,他以为的大儒刘一燝,状元钱士升全部对此视若无睹。作为上了天启遗诏的监察官员,曹思诚绝对不能让小皇帝跑偏了。
他嘴角挂着嘲讽的冷笑。
“陛下大义,此为治国之正道,臣深感敬佩。不过,陛下所读《蒙古秘史》能不能让臣过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