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崇祯九年发展规划(二) (第3/3页)
承弼询问道:
“对了,成都应该有不少西洋传教士吧?”
“我听说他们之中,颇有些精通天文、算数、测绘之辈。”
“你要留意探访查证,如果真有才学,不妨把他们招来编纂教材,担任学堂馆师,教授其擅长的科目。”
末了,江瀚补充道:
“还有,如今各类匠籍已被废除,对于有技术的工匠,也要打开上升通道。”
“你回去后,好好和工部的庄启荣商议商议,你们两个部门共同出面,征集民间的能工巧匠。”
“但凡有一技之长,能利于军工民生的,经过考核后,都可以纳入工部体系,授予官职,成为一名技术官员。”
“注意了,一定要通知清楚,是正儿八经的官员,享受相应品秩俸禄。”
“通告全川上下,如果这些工匠有任何技术改良或者创新发明,当地官府必须立刻呈报于我。”
“一经核实采用,本王重重有赏!”
王承弼默默将这一条条指令牢记于心,随后点头称是。
临走前,王承弼突然想起一事,转身回禀道:
“大王,说起那帮泰西传教士……前些日子,确实有两人找到臣下,请求臣下能帮忙递个话,希望觐见大王。”
“我见这两人虽然金发碧眼,但谈吐之间颇有些独到的见解,便没有立刻回绝。”
“您……要不见见?”
“哦?你认识他们?”
江瀚听了有些诧异,半开玩笑地问道,
“莫非王主事已经受洗入教了?”
王承弼吓了一跳,立马从绣墩上窜了起来,矢口否认:
“没有没有!臣下绝没有入教。”
“我只是……只是对泰西的一些学问略感好奇罢了。”
“再加上大王平日言谈间,似乎对已故的明廷大学士徐光启颇为推崇,所以就多留意了几分。”
“几天接触下来,我发现这两人对算学、天象、历法等颇有见解,这才斗胆开口向您引荐。”
江瀚见王承弼一副紧张模样,连忙挥了挥手,示意他坐下回话。
“王主事不用紧张,我就是随口问问而已。”
这段时间,江瀚一直忙着规划内政军务,根本没时间接见这些西方传教士。
没想到这帮人竟然找到了王家头上。
他喝了口茶,随即追问道:
“来找你的两位传教士,分别叫什么名字?”
“可是利类思和安文思?”
在江瀚的记忆里,明末清初这个时间段,在四川活动的最有名的传教士似乎就是这两人。
这俩倒霉蛋在四川传教,结果却被张献忠给逮了,《圣教入川记》就是他俩写的。
可王承弼却摇了摇头,推翻了江瀚的猜想:
“回大王,并非此二人。”
“来找臣的,一位名叫费平托,另一位叫乔昂。”
江瀚闻言一愣,这两个名字他可没听过。
王承弼见状,立刻提议道:
“他们二人,已经在臣的府邸借住了一段时日。”
“大王如果想召见,臣立刻回去通知他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