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1章 渡河南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第181章 渡河南下 (第1/3页)

    念及于此,洪承畴立马调集麾下诸将,从四面八方赶往孟津渡口,准备给这帮反贼们来个瓮中捉鳖。

    可就在这时,前线突然传来一个令众将都意想不到的消息:

    钦差监军李进朝和卢有德发话了,命令洪承畴不得带兵前往孟津渡,以免破坏招降一事。

    这杨进朝和卢九德,本是崇祯派往前线充当监军的太监。

    两人一听说有贼寇主动前来投降,而且还孝敬了几十箱银子,眼珠子都瞪圆了。

    这可是大功一件呐!

    两人当机立断,根本没和洪承畴知会一声,直接答应了招降一事。

    杨进朝和卢九德的权利着实不小。

    在离京之前,崇祯担心他们不能慑服这群骄兵悍将,还特意给他俩头上加了个“节制诸将”的名头。

    可这一加,就坏了大事。

    这帮太监,嘴上喊着是为皇爷分忧,为朝廷办事,然而骨子里却都是群见钱眼开、唯利是图之辈。

    眼见官军同意了招降一事,王自用立刻派遣张妙手,贺双全等几位首领,将剩下的十几箱金银,全都抬去了彰德府,拜谒杨进朝和卢九德。

    论能屈能伸,这帮起义军的首领们可谓是一绝。

    为了尽可能打消官军疑虑,张妙手等人不仅奉上银子,而且姿态放得极低,每天鞍前马后的伺候着,把两个死太监哄得一愣一愣的。

    看在银子和面子的份上,这俩太监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军机谋略,干脆绕过了总督洪承畴,直接以“钦差监军”的身份,代表皇帝,下令叫停了所有针对“降军”的围剿行动。

    并且还严令洪承畴及其麾下各路官军,不准在农民军放下武器后,行杀降之举,务必要“以德服人,彰显皇恩浩荡。”

    洪承畴接到这两道命令,气得是七窍生烟。

    眼看大半年的心血即将付之东流,他气急败坏,帅帐之内,凡是能砸的东西,片刻间便被他砸了个稀烂。

    “混账!”

    “阉竖误国!误国啊!”

    洪承畴仰天长叹,胸膛剧烈起伏,显然是气到了极致。

    可就算洪承畴再怎么不甘心,再怎么气愤,也无能为力。

    杨进朝和卢九德这两个监军太监,代表的可是皇命,头上安的是节制诸将的权利。

    洪承畴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公然违抗皇权,跟皇帝的代言人对着干。

    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王自用等一干反贼,在京营的“严加看管”下,大摇大摆的走出山区,驻扎在孟县附近。

    无奈之下,洪承畴只能派出一支五百人的小股部队,驻扎在渡口附近,防止贼兵突然渡河南逃。

    而起义军这边,自从搭上了监军太监这条线,日子一下就好了起来。

    不仅从山里走出来了,甚至还能驻扎在富庶的孟县周边,总算是有了一个后勤基地。

    王自用、高迎祥等人,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宝贵的喘息之机。

    各路首领严令麾下将士,不准扰民、不准劫掠,试图与孟县附近的百姓搞好关系。

    义军一面假意与王朴、杨进朝和卢九德等人虚与委蛇,拖延时间;

    一面派出精干人手,乔装打扮后进入孟县,向城里的百姓商贩购买粮食、棉衣、药材等物资,补充给养。

    虽然义军行动隐蔽,将王朴等人骗了过去,可还是有细心的将领发现了问题。

    此人正是前段时间调过来不久,负责在渡口附近协防的左良玉。

    他敏锐察觉到了义军的小动作。

    这帮反贼们,虽然表面上偃旗息鼓,一副等待受降的模样,但其营寨附近,却常有小股人马活动,不像是要投降的松散、懈怠模样。

    而且渡口附近,经常有贼骑出没,形迹可疑,一看就是在打探地形。

    左良玉心中生疑,立刻将自己的发现上报给了王朴和两个监军太监。

    然而,此时的王朴和杨进朝等人,正忙着瓜分王自用送上来的孝敬呢,哪里还有心思搭理左良玉这个不识时务的边镇武夫?

    这群人随口便把左良玉给打发了回去,只当他是杞人忧天,挑拨朝廷与义军的关系,意图通过杀降来升官发财。

    左良玉碰了一鼻子灰,心中愈发不安,而此时,洪承畴派出的小股部队也抵达了渡口附近,领头的是都司马科。

    见到马科,左良玉毫不避讳的将自己的猜测,都讲了出来。

    马科看见左良玉忧心忡忡的模样,同样也很无奈:

    “左将军的担忧不无道理,军门也正发愁呢。”

    “早在陕西剿匪时,军门就已经发现了贼人狡诈,最爱诈降,只要官军一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