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年关将至 犒赏大军 (第3/3页)
渐渐红了,豆大的泪珠不自觉地往面前的酒碗里掉。
这群曾经食不果腹的饥兵们,哪里能想到有今天?
要知道,以前年关的时候,是最难熬的时候,哪能像这样敞开了肚皮吃肉喝酒?
就算把命都卖了,也换不来这么一顿。
大帅心善,考虑周到,不仅是他们,而且就连守城的和巡逻的弟兄们,都考虑到了。
不少人热泪盈眶,放下手中的碗筷,竟不约而同地朝着江瀚离去的方向,重重地跪倒在地,不住地磕头。
此刻,在他们朴素的内心之中,只剩下了两个字:
忠诚!
愿为大帅效死!
江瀚倒是不知道这一幕,只有在角落里的赵胜,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此时此刻,他只恨自己手里,没有一件黄袍。
不然趁着这个当口,顺势往江瀚身上一披,那不就.
咳咳,想远了,现在还不是时候,披上黄袍可是会害了大帅的。
赵胜暗自叹息一声,随后摇摇头,收敛心神,派人在校场内四处巡逻,维持秩序。
既然大帅亲自守夜,众人也就彻底放下了心来,一个个端起酒碗,敞开了肚皮,狼吞虎咽起来。
此时,戏班子也适时地登上了点将台,锣鼓家伙一响,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夜色悄然降临,校场上的篝火烧得噼啪作响。
不少人喝得七荤八素,面红耳赤,在同袍的搀扶之下,摇摇晃晃地回了营房,倒头便睡。
此时,江瀚则带着几位把总和赵胜等人,正在城内四处巡视。
陕州城的城墙、城门,以及城内的巡逻队,统统都换上了江瀚的亲卫。
当然了,江瀚肯定不可能亏待自己的亲兵,他大手一挥,给每人额外赏了十两银子。
“好好干!守好今年最后一班岗!”
江瀚拍了拍一名亲卫的肩膀,笑着鼓励道,
“等明早换防,我亲自给你们发红封!”
在场的亲卫一听,顿时昂首挺胸,齐声应道:
“谢大帅赏!”
“大帅放心,人在哨在!”
江瀚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便带着众人,沿着石阶,走上了陕州城的城墙。
“大帅好!”
江瀚刚走过一处角楼,突然从城墙垛口旁传来两个略显稚嫩的声音,把江瀚吓了一跳。
他转头望去,只见昏暗角落里,站着两个半大的小子。
定睛一看,竟然是余承业和李定国。
江瀚有些诧异:
“你俩怎么跑这儿来了?”
“我记得你们两个,是辅兵吧?怎么没去校场?”
余承业挠了挠头,回答道:
“回大帅,我和定国在校场吃饱喝足就过来了。”
“邵把总不让我俩喝酒,说我们年纪还小。”
“我俩寻思着也没啥事干,于是就自告奋勇,上来守城了。”
这两个小子,主要是看着校场众人在喝酒划拳,他俩眼馋得不行,想找个地方躲躲。
再加上听江瀚说,今晚要亲自守夜,两人鬼精鬼精的,索性就直接跑到城墙上来,想在江瀚面前好好表现表现。
没办法,他俩太想进步了。
江瀚点了点头:
“嗯,不错。”
他又打量了一番余承业和李定国的身板,接着问道:
“最近在军中,战阵武艺可有长进?”
余承业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挺起胸膛:
“大帅放心,我俩现在可厉害了!”
“最近一段时间,一有空闲,我俩就去请教军中老卒,邵把总有空也会指点我们。”
“现在我俩不敢说马步娴熟,但上阵杀敌,肯定不会拖后腿!”
李定国也在一旁用力点头附和,眼中充满了对战斗的渴望。
江瀚看着他俩的模样,哪里还不明白这两个小子在想什么?
他俩肯定是想转战兵,上阵杀敌、建功立业了。
不过,这两人确实年纪还小了些。
真要把他们扔到前线去搏杀,估计过不了几招,就得命丧当场。
怎么着,也得再等个两三年,等到他俩十四五岁左右,才能上阵杀敌。
但考虑到这两个小子聪慧灵敏,一味压制反而不美。
于是江瀚沉吟片刻,便开口安排道:
“这样吧,你们两个,从明日起,就调到我帐下听用,记住了,少说、多学、多看。”
“明天换防,你们就去找我的亲兵队长、冯承宣报道去吧。”
听了这话,两人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本以为转个战兵就是奢望了,但如今直接一步到位,调到了大帅帐下听用。
这就意味着,他们能学到更多东西,将来领兵作战,自然有了底气。
两人激动得不行,随即跪倒在地:
“谢大帅栽培!”
“我兄弟二人肯定不负大帅厚望!”
江瀚见状,随即将两人扶起来:
“行了,起来吧。”
“以后用心做事,比什么都强。”
听完此话,两人更是激动不已,连连点头称是。
江瀚又勉励了他们几句,让他们好好干,随即便带着众人继续巡视去了。
等江瀚的身影走远了,李定国才敢开口,声音里还带着一丝颤抖:
“大帅.大帅人真好!”
“承业哥,你说,咱们以后还能过这种日子吗?”
余承业看着江瀚远去的背影,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坚定:
“会的,以后不仅是咱们,天下所有人都会过上这种日子!”
江瀚带着众将,默默地站在城头,俯瞰着脚下这座陕州城。
夜色渐深,天空不知何时,竟悄然飘起了细密的雪花。
城内,一盏盏灯笼和窗棂中透出的烛光,如同点点星光,那是大人们在守夜迎新。
坊间里坊,隐约传来几声零星的鞭炮炸响,那是孩子们在欢庆着节日的到来。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火药味、以及松木燃烧的香气。
深沉的夜色里,这座古老的陕州城,显得各位宁静安详。
可此时,江瀚的心里,却不由自主地泛起一丝伤感。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眼前的这份宁静与祥和,有多么来之不易,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平静罢了。
随着天灾人祸愈演愈烈,大明两京十三省,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众人沉默良久,都被眼前这万家灯火的景象所触动。
静静地站在城头上,放松紧绷的心神。
赵胜看着这宁静的城池,感受着这难得的节日氛围,心中那点久违的书生意气又悄然涌了上来。
他轻轻摇晃着脑袋,望着天边的疏星和飘落的细雪,低声吟道:
“锦绣山河,何人坏了?雨瘴烟峦。”
“此身付与天顽,休更问、秦关汉关。”
江瀚听着这沉郁顿挫的词句,也是心有戚戚。
他学着赵胜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补充道:
“待明朝,金甲冲云,碧血重书万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