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确实有道 (第3/3页)
“你倒真把老聃那些东西奉为圭臬啊。”
人太多了怎么办?
那就永远小国寡民,让百姓不流入,也不流出,如此人口就不会出现增长,土地也就永远不会出现不够用的情况……
但刘邈就问了——
“春秋之时,倒是小国寡民。”
“但当时是什么情况?”
“燕、邢这样的诸夏国家几乎快被夷狄灭国!”
“倘若当时,在匈奴强盛的时候,大汉境内依旧是小国寡民,那大汉会如何?汉人会如何?”
刘邈承认,小国寡民,倒真是不错。
但它注定只是一个幻想。
因为你自己小国寡民,最好也祈祷别的国家都是小国寡民。
不然最终只会成为别人的养分,被别人嚼的连骨头都不剩!
别说是以前了。
便是现在。
天下谁不知道张鲁的汉中富饶?
一旦刘邈平定了河北,或者是袁绍平定了江东,难道会让张鲁治下的汉中一直存在?
所以刘邈才会对张鲁提出的解决方法进行嗤笑!
张鲁此时脑海中又浮现了许多方法。
但毫无疑问。
老聃那套理论,是建立在大家都安分守己,且道德高尚的前提下进行的,而这也是道家和儒家殊途同归的地方,便是劝导人向善,教育人的道德。
可这世上总有不安分守己的人。
春秋时的狄族、夷族。
战国时的东胡。
先汉时的匈奴。
后汉时的羌、鲜卑、乌桓……
这些异族,都是实打实的威胁!
没有了集权,没有了庞大的体系,没有了充足的资源,华夏拿什么去抵抗这些异族?
一想到这,张鲁不免有些颓废。
他倒也没有天真的以为用教化就能够感化这些异族。
所以他不免有些怀疑——
“难道道教的理论,真的不能支撑起整个天下吗?”
刘邈看到张鲁开始怀疑,便告诉了他另外一个数据——
“其实,在先汉末期的时候,人口不过也就六千余万。”
嗯?
张鲁抬起头来。
先汉末期,人口不过六千万?
但是在黄巾之乱爆发的前夕,人口却足有七千万!
这一千万是怎么来的?
是后汉的百姓比先汉的百姓更加能够忍饥挨饿了吗?
还是说,是后汉的土地比先汉的土地多了吗?
……
在张鲁胡思乱想之际,刘邈已经告诉了他答案——
“因为经过两百余年,农耕的技艺总归是进步了许多,所以能产出更多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
“所以……你应该明白,朕说的道究竟是什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