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糊弄文学 (第2/3页)
的框架,所以在指挥上并不混乱,并且有律令作为指导和约束,将这一进程中可能造成的混乱降到了最低。
其次。
便是不同于黄巾教众那种烧杀劫掠,全民皆兵的无组织无纪律。
除了吸收必要的府兵用以维持秩序,对其余九成八的百姓,大汉的官府并未强求其做什么多余的事情,而是真的让对方只管安心生产便是,保障了百姓的安宁。
如此,就能够迅速让这些后续分得田地的百姓支持大汉,让蜀地恢复平定。
最后,张鲁发现刘邈对蜀地豪族也并未是完全的赶尽杀绝。
不同于太平教众那种见到豪族就磨刀霍霍,刘邈的《均田令》中一开始就有对愿意主动配合大汉的豪族的利好。
比如对妻妾,对奴仆,对耕牛的多余均田。
拥有这些的,只能是豪族。
故此只要不是那种倔种,或者是已经拥有数万奴仆的超级巨富,刘邈对低等豪族还有寒门的条件其实还是相当宽厚,这同样也导致了这些人对刘邈的抵触总归是要少一些。
再结合如今蜀地因为缺少官吏,而这些低等豪族和寒门因为本来就掌握有知识,在官职的竞争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所以其注意力如今都放在了官场的厮杀上,更没有了对刘邈的仇恨,甚至于反过来还要感谢刘邈给他们这个野蛮生长的机会……
三管齐下,便是太平教众被人人喊打,而如今的大汉蓬勃发展的原因吧?
在获得这些所见所闻后,张鲁对刘邈的警惕性下降了一大半。
直到自己亲眼看看,张鲁才发现,刘邈并没有世家豪族宣传的那么可憎,手段那么狠辣。同时也没有受到利好所以支持刘邈的百姓口中的那般仁善。
只要刘邈不搞极端,那至少说明刘邈是个正常人,不会做出将自己骗到成都,然后一铜锤将自己脑袋开瓢那样的事情!
张鲁在确认了刘邈的风格后,也不由加快了速度。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了解一个人,不应该听其说了什么,而要看其做了什么。
在看到蜀地发生的一切后,张鲁以为,自己至少大概明白刘邈是个怎样的君主了!
来到成都。
依旧是李恢代为接待。
李恢因为之前劝谏刘邈接纳张鲁和五斗米教的事情,如今已经被升为蜀郡郡丞。
当张鲁听说李恢前不久竟然还只是一个寻常小吏后,对李恢晋级的速度也是感到不可思议。
“陛下用人,当真不拘一格。”
李恢自谦道:“吾才疏学浅,不过是恰好乘风而起罢了。”
“能够看清风口,乘风而起,本身也是一种才能。”
而且张鲁反问李恢:“不然的话,我来到成都又是来做什么的呢?”
李恢听后,手脚也是渗出了汗珠。
这并非紧张,实在是刘邈如今做的事实在太大!
若是此事真的能成,那真真是天下百年未有之变革!
显学的更替!
对天意解读的更改!
光是想到这些,便让李恢浑身震颤!
而这一切,都要发生在面前这座毫不起眼的偏殿当中——
“师君请,陛下已经在其中等候。”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