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包子从和面开始,老擀面杖到货 (第2/3页)
种有韧性的网状结构。
发面,就是里面的酵母发酵产生的气体,填充到这个网状结构当中,从外表上看,面团会膨胀变大。
不同产品有不同的筋性蛋白比例,当然就适用不同的需求了。”
陈舟本来就是理工科专业,数理化知识没忘光。对方比较通俗易懂的说法,他还是能够理解的。
小师妹作为多专业复合型人才。
可学的全是财会、人事的文科,闫工所说的内容,进入了她的知识盲区。
但对方说话风格,她非常欣赏,所以还是会认真听一两句。
郑阿姨,郑阿姨没空听。
陈舟则给闫工讲了讲具体操作上的东西:
“一开始的时候摆摊嘛,卖的量小,一个人也勉强忙活的开。
后来开店,添加了和面的机器,又招了我们这大姨过来,流程上也改进了一下。”
闫工点点头:“早餐店都挺忙活,但海滨这座城市给人感觉生活节奏还是比较悠闲。
人们挂在嘴边的——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
陈舟对此深有体会。
“以前做的时候赶时间,酵母放的多,里面还加糖,这样发酵得快,现在店里都是晚上先把面和好,冰箱冷藏一宿。”
闫工点点头:
“对,加糖之后,会给酵母发酵早期提供营养。低温发酵过夜就不需要了,发酵时间足够,还会产生独特的风味物质。”
“还是您专业,”陈舟继续说道:
“到了第二天,就是个二次醒发的过程。
早上来了,先把面团拿出来,放到和面机里面,高档位把面团揉光滑,三两分钟的事,这就可以直接分剂子了。”
陈舟一边说着,指向店里的郑阿姨。
她老人家就在这么操作着。
闫工点点头:“对,早上再用揉面机,是在帮助面团排气。一般情况下商用酵母发酵,控制好温度,ph比较稳定,也不用再加碱。”
这工程师真懂陈舟笑道:
“我和我们店里的大姨都住这小区,晚上过来一趟就行。
揉面用机器省劲儿。
但真到包包子的时候,就是纯手工了,这个替代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