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3章 进口替代政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53章 进口替代政策 (第2/3页)

    南华政府竖起高关税壁垒,对非耐用消费品(不包括粮食)和中间产品征收高达200%的关税,限制进口竞争。

    实行进口配额制度,严格限制关键商品,如钢铁、化工原料的进口量,优先保障国内企业原料供应。

    南华政府还制定汇率政策,人为高估南元的汇率,降低进口设备成本。这也加剧了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下降,不过出口商品并不是一五计划的重点,所以南华政府对于这一缺点并不在意。

    而且南华当时的外汇收入主要是鹰酱的军需订单,其他方面的出口几乎为零。

    在朝鲜战争期间,南华政府向国有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支持纺织、水泥等轻工业发展。还通过鹰酱的援助引入基础工业技术,建立电力、煤炭、钢铁等基础设施。

    进口替代的政策配合一五计划的实行,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南华共和国的工业基础初步形成。

    陈德明说道:“国内需求已经无法消化更多的产能了,政策需要转向出口导向。”

    “同时,一五计划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国有企业开始出现效率低下的情况,国有企业严重依赖补贴,生产效率仅为私营企业的三分之一,且技术升级非常缓慢。”

    “我们是否需要全面放弃国有轻工业企业,把轻工业的资金都转移到国有重工业企业中。

    “当初这些企业的成立,主要是为了完成鹰酱的军需订单。现在战争停止了,几十倍的利润已经没有了,我们需要重新评估这些企业的价值。”

    “最后一个,还是老生常谈的粮食问题,随着政府的政策重心偏向工业,对农村和农业的投资不足,进一步导致粮食产量下降,依赖进口。”

    “国营农场的建设虽然在加快,但是1955年的粮食自给率仅有60%。”

    “因政府需要从农业中获工业化需要的资金,导致私人土地极少种植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