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七章 贝利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七章 贝利亚 (第2/3页)

教育不就是美式教育的反面么?美式快乐教育把所有人当成傻逼,直接从根源上抹除了天才的成长环境。

    苏式教育确实能够更大层面挖掘天才,但挖掘出来天才了,却无法提供太多良好的岗位,做到物尽其用。

    在帕夫洛夫和毛妹翻译思考的同时,科曼把刚买的日记本拿出来写心得,“初级教育之后,进行分流,建立平行的理工科体系。”

    他今天确实是很认真的考察苏联的基础教育,刚刚也认真听了一堂课,甚至都没有闲工夫看含苞待放的毛妹们。

    分流就先从海外省进行试验,对于法国来说海外省一张白纸,想怎么挥洒都行,在阿尔及利亚的非法国移民人口,也就是当地人的受教育比例是百分之三,这个比例都不如民国,也确实是拿不出手。

    如果不一小心做错了也没关系,不过是些许风霜罢了,阿尔及利亚人有勇气、有自信、有能力渡过难关,必须敢为天下先。

    刚刚之前指出了苏联在战争当中男性人口损失惨重,马上又觉得苏联的基础教育体系分流工作做的不到位。科曼又上了帕夫洛夫的监控报告。

    帕夫洛夫写报告的同时,科曼又打包了苏联的高等教育教材,其实法国高等教育本身就不比苏联差,在这个时间说不定还更强,可光对着基础教育下手目的太明显了,必须要做到一视同仁。

    科曼肩负调查苏联强大原因的任务,至少他是这么和乔治皮杜尔说的。

    苏联能够正面击败横扫欧洲的德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被德国一只手就按在地上的帝俄天差地别,难道不值得研究么?

    此时的欧洲不会有国家质疑苏联从帝俄时代到现在的脱胎换骨,德国人质疑了,还身体力行的质疑,目前战火已经烧到了龙兴之地东普鲁士。

    在莫斯科大学参观的时候,科曼正式开口要求把参观内务部的行程实现,“我要去德国战俘营。”

    “你有什么目的?”帕夫洛夫皱眉反问,在克林姆林宫的研究上对方就要参观内务部,虽然现在换了一种说法。

    但换的说法糊弄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