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四章 他有什么目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四章 他有什么目的? (第2/3页)



    苏联也曾经在中亚那种宗教气氛浓厚的地方,成功的进行了去宗教化,中亚的宗教和阿尔及利亚人是一个宗教,美国可没有面对过类似的问题。

    面对阿尔及利亚独立,法国作为一个中央集权传统的陆权国家,肯定不会像是英国的小店主思维爆发,算一笔账觉得赔账就让其独立。

    大举镇压是肯定的,这种环境就需要苏联内务部这种部门帮助军队来扫清障碍了。

    在科曼的眼中,苏联的经验肯定有一部分适合用在阿尔及利亚,就比如古拉格劳改营管理的经验,在赫鲁晓夫时期,克格勃已经不管这种事了。

    所以要借鉴成熟的经验,还真就是这个时候最为合适。

    当然要是把苏联和德国的优秀经验结合起来,那当然是再好不过。苏德两大强国伺候科曼一个,这福分还小么?

    两个内务部军官满腹心事,却面色如常的离开了,不远处乔治皮杜尔和莫洛托夫相谈甚欢,身体力行的表演法苏传统友谊。

    克林姆林宫灯火通明之时,欧洲还有上千万大军在捉对厮杀,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国家利益。

    诚实的反动派科曼,绝对不会在一个异国他乡单独行动,回到宾馆就找到了喝了几杯晕晕乎乎的乔治皮杜尔,告知在克林姆林宫的对话。

    “为什么要参观那种部门。”乔治皮杜尔也是一个纯正的帝国主义份子,对苏联的内务部也有所耳闻,大概知道这是一个什么部门。

    谁让这个部门的名声太大,在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苏联的风评很差,内务部的各种传言也流传到了法国。

    “我觉得这个部门,很适合用在法属非洲殖民地。”科曼满是笃定的口吻道,“更准确的说是适合几个海外省。”

    其实说的就是阿尔及利亚,只不过没有说的这么明白,但乔治皮杜尔听懂了。

    未来因为阿尔及利亚独立,乔治皮杜尔都和戴高乐翻脸,可想而知他对阿尔及利亚的重视,这个理由成功打动了这位临时政府外交部长。

    “我没有多少时间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