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章 正气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第20章 正气歌!! (第1/3页)

    颜夫子的话让陈野听得入了神,这种修炼方式确实另辟蹊径。

    它不求外物,不练筋骨,只修一颗心。

    将虚无缥缈的道德品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力量,简直就是唯心主义的修炼法门。

    “老师。”一个学子站起来提问,“学生有一事不解,若依老师所言,岂不是只有圣贤才能修成浩然正气?我等凡夫俗子,七情六欲缠身,难免会有行差踏错之时,这又该如何自处?”

    “问得好。”颜夫子赞许地点了点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儒道修行,求的不是做一个完美无瑕的圣人,而是在红尘俗世中亦能坚守本心,知错能改。”

    “要知道每一次克制私欲,每一次战胜心魔,每一次择善而从其实都是在涵养你的这口正气。”

    “这就像是打磨一块璞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有光华璀璨之时。”

    颜夫子看着提问的学子继续说道:“至于你说的七情六欲,此乃人之常情,并非洪水猛兽!儒道不求断情绝欲,而是要发乎情,止乎礼!用理智和道义去驾驭你的情感和欲望,而不是成为它们的奴隶。”

    讲堂里一片安静,所有学子都陷入了沉思。

    陈野也在思考。

    他在思考所谓的正,标准是什么?

    谁又来定义这个正!

    如果我坚信我做的一切都是对的,都是为了某个正义的目标,那算不算正?

    比如我杀贪官污吏,是为了天下百姓,这算不算正?

    我用阴谋诡计,对付那些奸佞小人,这又算不算正?

    想到这陈野的思维开始发散,各种念头纷至沓来。

    而就在这时,一堂课也结束了。

    学子们散去后,颜夫子走到陈野身边。

    “如何?可有什么感悟?”

    陈野回过神来,拱手道:“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只是……。”陈野顿了顿,说出了自己的疑问,“夫子,这浩然正气既然是凭心中道义而生,那若是两个人都坚信自己的道义是正确的,但他们的道义又彼此冲突,当他们交手时又该如何分出高下?”

    这个问题让颜夫子的眼神亮了一下,“你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你确实用心去听,用心去想了。”

    随后颜夫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先说说你的想法。”

    陈野想了想后说道:“晚辈觉得,或许看的不是谁的道义更崇高,而是看谁的信念更坚定。”

    “说下去。”

    “既然两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那么当面临生死抉择,面临利益诱惑时,总有一个人的信念会先动摇。”

    陈野看着颜夫子,“一旦动摇,他胸中的那口气可能就散了。”

    颜夫子抚掌而笑:“说得好!虽不中亦不远矣。”

    他领着陈野走出讲堂,在学宫的林荫小道上慢慢走着。

    “你说的信念确实是关键之一,但浩然正气的高下之分,还取决于另一样东西。”

    “是什么?”

    “是功业。”颜夫子缓缓说道,“你所坚守的道义是否为天地所容,是否为万民所向。”

    “空有信念,闭门造车,养出的气不过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终究是小道。”

    “唯有将自身所学用于经世济民,建立不世之功业,方才能得到天地和万民的认可,这份认可又会反过来加持你的浩然正气,使其生生不息,愈发磅礴。”

    “所以我辈儒生讲究‘立心、立言、立德’三不朽,这不仅仅是追求身后的名声,更是我们修行的法门。”

    陈野终于听明白了。

    说白了,儒道修行就是一边洗脑自己,坚定信念,一边出去做好事,刷声望。

    声望越高,得到的功业越多,实力就越强。

    所以这不就是另类的收集信仰之力吗?

    “多谢夫子解惑,晚辈茅塞顿开。”陈野真心实意地行了一礼。

    颜夫子摆了摆手:“你非我学宫门人,我今日与你讲这些已是破例,至于你能领悟多少,能走上什么样的路,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他停下脚步,从袖中取出一本薄薄的册子,递给陈野。

    “这是正气歌的拓本,乃是前朝大儒文山先生的遗作,此公身陷囹圄,却心怀天地,以一口浩然正气写下这不朽篇章,终感天动地,成圣而去。”

    “所以这本拓本上残留着文山先生的一丝精神烙印,你拿回去,闲暇时时常诵读,或可对你有所启发。”

    陈野接过册子,入手便感觉到一股温暖而刚正的气息。

    “夫子,此物太过贵重……。”

    “拿着吧。”颜夫子打断了他,“那妖女已然盯上了你,那么你多一分自保之力总是好的,我学宫虽不轻易插手朝堂之事,但斩妖除魔亦是我辈分内之责。”

    话说到这个份上,陈野也就不再推辞了。

    “那晚辈就却之不恭了。”

    陈野走了,等他离开之后,一名同样作夫子打扮的年轻男子走进屋中,微微叹了口气道:“师兄,此人身为朝廷鹰犬,满身戾气,您为何要与他讲解我儒门大道,甚至还将文山先生的拓本给了他?”

    颜夫子摇了摇头,拿起桌上的书卷,沉声道:“因为这天下,不只有读书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