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入职场,信任危机 (第2/3页)
有春游,我怕他起不来。”
洗漱间里,小杰攥着青蛙形状的牙刷,突然说:“苏阿姨,你不像之前的阿姨。”
“哪里不像?”苏蘅帮他挤好牙膏。
“她们只会说‘不许哭’‘不许闹’,”小杰鼓着腮帮子刷着牙,泡沫从嘴角溢出来,“你会给恐龙编故事。”
苏蘅拿纸巾给他擦嘴时,注意到他手腕内侧有块淡紫色的淤青——像是被什么硬物硌的。
“怎么弄的?”她轻声问。
“昨天……昨天我不让张阿姨收玩具,”小杰低头看自己的手腕,“她拽我,撞到桌角了。”
苏蘅的手指在他手腕上轻轻碰了碰,没说话。
她想起李薇说的“上一个保姆说这孩子根本管不了”——或许不是管不了,是没用对方法。
睡前故事时间,小杰缩在苏蘅怀里,翻着那本破了书脊的《猜猜我有多爱你》。
“小兔子说,我跳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他奶声奶气地念,“大兔子说,我跳得比你更高。”
“你知道为什么大兔子要跳得更高吗?”苏蘅问。
“因为大兔子更爱小兔子。”
“对呀,”苏蘅摸摸他软软的发顶,“就像王妈妈每天加班到很晚,给你做幼儿园活动策划,给你买草莓,给你缝破了的恐龙外套——她跳得比你高很多很多。”
小杰的眼皮开始打架,手指还揪着苏蘅的衣角:“那……那苏阿姨会跳多高?”
“苏阿姨会跳得比王妈妈更高,”苏蘅把空调调高一度,“这样才能保护好我的小恐龙战士呀。”
等小杰彻底睡熟,苏蘅轻手轻脚把他的恐龙玩具摆成保护圈围在枕边。
转身时,看见王女士站在卧室门口,手里端着杯热牛奶。
“他……以前从来没这么快睡着过。”王女士的声音哑哑的,“我以为他是故意闹,原来……”
“他只是太需要确认,妈妈的爱不会因为任何事减少。”苏蘅接过牛奶,杯壁的温度透过掌心漫上来,“依恋理论里说,幼儿的安全感建立,需要稳定的情感回应。”
王女士低头看了眼睡熟的儿子,他的小拳头还攥着苏蘅的衣角。
“你……明天能和我聊聊吗?”她轻声说,“关于……怎么让他知道,我永远不会不要他。”
苏蘅望着窗外的夜色,远处写字楼的霓虹在玻璃上投下模糊的光斑。
她想起导师说过的话:“每个哭闹的孩子,都是在用最笨拙的方式说‘我需要你’。”而她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笨拙”翻译成能被理解的语言。
床头柜上的恐龙玩具在月光下投出小小的影子,像个站岗的小战士。
苏蘅摸出手机,在备忘录里记下:“小杰的分离焦虑触发点:母亲情绪急躁/提及‘生气’‘不要你了’等关键词;潜在需求:通过激烈行为确认母爱稳定性。解决方案方向:依恋理论中的‘安全基地’建立,设计亲子专属互动仪式。”
窗外的风掀起窗帘,吹得书页沙沙作响。
苏蘅合上书页时,瞥见《发展心理学》里夹着的便签,上面是导师的批注:“观察是改变的开始。”
今晚的月亮很圆,照得小杰脸上的泪痕像撒了把细盐。
苏蘅轻轻替他掖好被角,目光落在他攥着自己衣角的小手上——那姿势,像抓住了什么珍贵的安全绳。
清晨的阳光透过纱帘漫进客厅时,苏蘅正蹲在地板上整理小杰散落的拼图。
王女士端着两杯豆浆从厨房出来,杯壁上的水珠在她指缝间洇出淡湿的痕迹——这是她今天第三次看表了,秒针刚跳过七点十五分。
“苏老师,“王女士把豆浆放在茶几上,杯底与玻璃台面碰出轻响,“昨晚你说的那个...睡前仪式,具体要怎么做?“她的指甲无意识抠着杯沿,珊瑚绒睡衣的领口还沾着小杰的草莓果酱,“我怕自己记不全。“
苏蘅放下手里的三角龙拼图块,从帆布包里抽出个墨绿色笔记本——封皮上用荧光笔标着“儿童行为干预方案“。
她翻到画满时间轴的那页,指给王女士看:“首先是固定时间,从八点四十开始准备,比昨天提前十分钟。“她的指尖划过用不同颜色标注的步骤,“洗漱时我们玩'小牙刷开火车'游戏,刷左边牙齿是上坡,右边是下坡;读绘本选《猜猜我有多爱你》和《魔法亲亲》,你要像大兔子那样,每次都说'妈妈的爱比你多一倍';最后是'晚安魔法'——“她顿了顿,从口袋里摸出枚银色的小月亮胸针,“你把这个别在小杰睡衣上,告诉他这是妈妈留在他身边的小月亮,想妈妈的时候就摸一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