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这李可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第3/3页)
李可的意思是,就算是把规格给降下去,也要办。
总之,速度一定要快!
毕竟他的治国之策要是让朱元璋都给摸透了,到时候朱元璋要是翻脸不认你了,你又能说什么?
接下来!
两人也是把婚期,把各种小事,都定好。
期间……
还把宋濂也叫了来,让对方负责看看,这婚礼之事,该如何安排。
毕竟大明刚刚开国,各项礼仪制度,都肯定不完善,公主出嫁该如何,自然也没人知道。
宋濂为人慎密谨慎、谦逊低调,连跪礼都是李可给废的,李可还是李善长的弟子,那当然这婚礼该怎么办,就全看李可的意思了。
李可先问询了对方民间怎么办,以前的公主怎么办,尤其那些回门,什么时间回这些,都事无巨细,还有婚礼用到的各种食物、果脯,都有什么,也是能简化就简化,参考民间,或者比民间多出一点点就行。一一拍板确定下来,不消两日,这大明公主出嫁的礼仪,便被制定了出来。
这风风火火地拍板做事的样子,就是宋濂,都对李可不得不佩服万分。
只能说年轻人就是有冲劲。
而随着时间越久,此时大明朝堂上下,不管是中书,还是其他什么犄角疙瘩,知道李可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而且,也有越来越多李可的事迹,给泄露了出来。
就好比这宋濂对李可的评价,以及李可自己制定自己跟公主的婚礼礼仪相关事宜,以及还有提议废除元朝跪礼等事,至于他的那篇《论塞王体系,以及天子守国门》就更是不必说了,只不过,由于当初这文章写得很烂,即便是李善长跟朱元璋汇报,也经过了一层转译,原稿并未流出,所以很多人也只知大概是怎么回事,其实并未真正看过原文。
这才使得这文章,影响力被大大地削弱,当然,即便如此,这对于定都的讨论,也还是让不少人都耳目一新,对李可的想法,还是很认可的,虽说持反对意见的,肯定也不少,但他们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不是长安就是洛阳,看他们的,还不如看李可的。起码李可的观点够新!
最后……
李可还有一个牛逼的地方,那就是如今陛下几乎每隔个几日,都要单独召见李可一下午。
地点通常是在大善殿,也不知道两人在里头聊什么,东宫,就连认真读书的太子朱标也都听闻了。
而且对这婚礼的事尤为震惊。
啥?
我才八岁的妹妹就要出嫁了?虽说不是母后生的,而是孙贵妃生的,可这也……这李可到底是个什么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