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原(),启动!【求追读】 (第2/3页)
0~1000元/套,综合收入15万/月左右,单独一个小组负责,公司可以有10万以上的收入。
这个级别艺人基本上就有一定名气或者转化数据包装了,比如娜札现在因为有月销售额50万的女装网店案例,就可以出去报1000元/套的价格。
瞿受和马若这类已经接近二线明星的,价格都是面议。
头部艺人就是这样,一个人甚至可以养活一家中小型公司。
这是按照22天满勤的商单计算,不过按照现在电商的发展速度和需求量,大多数时候应该都是供不应求的。
天火公司负责养团队和艺人生产内容,承担了最重的人员成本和孵化成本,同时内部孵化艺人网红,搭配《校花来了》这类互联网节目互相导流,保障艺人曝光量提高溢价权。
除此之外,王曜还会单独成立两家公司。
自己全资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星火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是为了天使基金那笔投资。
这家公司会搭建一个简单的社交平台,规模肯定比不了人人网、旧浪这种,有些类似初期的蘑菇街,暂时取名【木兰街】。
以后天火公司的艺人直接脱离美摄平台,所有内容在木兰街上发布,然后通过《校花来了》这类节目以及艺人的私域群慢慢导流,前期就把木兰街当做一个,旗下艺人的大型QQ空间+社交社群。
木兰街的盈利模式初期也是跟蘑菇街美丽说一样,走淘宝客api分佣端口,利用内容导向跳转淘宝店赚取佣金,不指望赚钱,能够覆盖日常运营成本就好。
等天火公司培养成型的团队和艺人,会直接被‘卖’到这家公司,比如不久后,马若和瞿受人设流量稳定培育成型,就会以子公司工作室模式被签到星火传媒,收益再与天火网媒无关。
而像娜札这样的新秀,在没有确定好方向之前,还会在天火网媒继续吃低保发育。
倪霓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代运营公司【星火合作有限公司】除了代运营业务之外,还负责给天火公司输送拍摄商单,每单抽取40%的佣金。
光以现在王曜自己的网店需求量,至少可以养活10个初、中级配置的小组。
这两家公司会像是两个抽血泵一样,疯狂吮吸着天火网媒的资源生长,同时天火网媒又会被这两家公司反哺苟延残喘,规模会越来越大,负债会越来越多,最后变得无比臃肿。
三家公司从,内容孵化→商业变现→流量孵化会形成一个微妙的平衡与闭环,至于后期发展成什么样,王曜也不清楚,走一步看一步吧。
梳理完后面公司发展方向后,王曜有些后悔,当初写网文的时候,就应该多收集一下管理型人才的信息,一想到管理公司这种细碎的事情,他就有些头疼。
不过可以找猎头慢慢找,眼下比较要紧的是,【星火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虽然创立了,但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