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七章 娄猪艾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七章 娄猪艾豭 (第2/3页)

札母女则是看看能不能给娜札拉点儿曝光,顺便见识一下世面。

    电影点映会是指发行方为了提前宣发造势,在公映前指定某个电影院内部放映,会邀请一些同行或者媒体交流,为电影宣发做预热。

    点映会在好莱坞由来已久,但是在华夏,是从《英雄》开始的,毕竟当时作为第一部对标国际商业片级别的电影,所有流程都是照抄好莱坞。

    后来其他电影宣发为了提高逼格,现在几乎只要有点儿预算的电影,都会举行点映。

    王曜等人提前到达会场时,大概现场前排已经被各家媒体占满了,只有第一排还有些空位,不过上面都放了人名牌。

    王曜只是带团队放松的,就选择了倒数第二排角落不起眼的位置。

    将近500多座的电影院,实际上只有一百多人,中间大多数都是空着的。

    王曜等人落座后,拿出饮料薯片爆米花等小零食,等了一会儿,主持人说了些场面话,灯光暗下,电影正式开始。

    《孔子》是一部一般标准的烂片。

    立意虚,剧情串,镜头抄,功底差。

    全靠着历史人物IP+热门流量周闰发来抗票房。

    立意虚,可以看出电影创作人员想要通过一些历史事件以及孔子生平来展示孔子对当时社会变革的哲思价值,以及礼仪尊卑的思考,但是想表达的太多,再加上不匹配的剧情就显得很虚。

    剧情串,导演试图用孔子的一生来说明很多东西,但是因为选的履历要么冷门,要么不重要,噱头+流水账让剧情变得极其无聊。

    镜头抄,核心人物周迅演的南子,出场直接cos洛丽塔,试图表现老夫少妻这种设定真的有点太明显了,听说当时周迅还吐槽,赤脚在草地上跑了一脚的牛粪,除此之外还有战争场面也有大量致敬多部海内外电影的痕迹。

    功底差在台词和基础,开篇称孔子为‘中都宰大人’基本上就暴露了编剧功底一般,大人这个词在先秦时期是特指占梦官的称呼,在民间通指也是身材高低或者父母。

    在官职后面加大人,都是元朝才有的习惯。

    嘴上说着还原历史,结果连个专业历史学科的艺术指导都不愿意花钱请。

    总之,在王曜眼中,这电影扑街赔钱是实至名归的。

    1.5亿的制作成本,按照电影分账40%的毛利率,最少要3.75亿的票房才能勉强回本。

    不过估计制片方也不指着票房赚钱吧。

    在王曜视角这部电影没什么意思,但是在其他人眼中可不一样。

    王曜左手边的倪霓,只要有周讯的镜头就大呼小叫,活脱脱脑残粉,一点儿剧情不看。

    “这子路为啥骂孔子啊?”倪霓看到子路因为孔子面见南子吵架的剧情有些不解的问道。

    历史类电影题材都喜欢标榜自己如何还原历史,实际上都是一群半吊子夹带私活的狭隘臆测,所以设计剧情的时候就会遇见一个难题。

    想要复刻的历史剧情,对于真正懂历史的观众来说是直接喂屎。

    但是对于没有历史基础的观众来说则是满头雾水,因为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门槛才能看懂人物关系和寓意。

    就跟做古诗文阅读理解一样,得结合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才能整明白。

    于是就造成了,华夏历史题材的电影,只有假大空的立意和大场面以及让观众看完满头雾水记不住的剧情和人物。

    然后票房不好开麦狂喷观众没有审美,不懂艺术。

    “南子是当时有名的美女,但是风评不好,所以子路觉得孔子这样的道德君子,不应该跟这种风评不好的女子私下见面。”王曜随口解释道。

    “为啥风评不好啊?她不是王后吗?”倪霓又好奇的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