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6章、宝庆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56章、宝庆庄 (第3/3页)

禁问道:“原先佃户这庄稼也不管了?”

    邓修文陪着笑:“这都是小事,县尊已有处置。”

    “回去路上慢慢说吧。”赵辉不置可否,“县里虽是一片美意,我和殿下又确实想买些田,这官田既然旧有佃户,我还是得问清楚。”

    李芳也奇怪地说:“庄家得了什么好处,肯让这一处官田?”

    回程时边走边聊,赵辉也想着其中利害。

    按照大明如今的制度,官田的田赋标准最高,每亩收五升三合五勺。

    朱棣赐给朱琼枝的田就是按官田标准征收田赋再折银,二百顷共可征得一千七十石粮,四石粮折银一两。

    官田一般都是好田,而好田一年亩产平均可以接近一石,打理得好的话还会更多。

    一石有百升,官田征收五升多,只能说如果大明税收只有田赋的话,税率其实真不算高。

    但大明自然不止有田赋,还有各种各样的徭役和其他税费。

    在官田的管理常例之中,地方官府基本都是把官田包租给一些地方大户或者有门路的人,他们再分包给真正的佃户。

    官田的所有人是官府,官府自然不用直接承担徭役、税费。

    佃租官田的真正佃户大多还有自己的田地,户籍属于某个里甲,额外佃租官田属于他们“扩大生产”。

    因此官田“总包”很吃香,这“总包”只用承担每亩五升三合五勺的田赋。

    而佃户也只需要从官田耕种里获得一份额外收入就满足,因此在“总包”和佃户的约定里,基本都是“总包”拿田赋以外产出的大头。

    即便只有五百亩官田的“总包权”,庄家从中一年就能得到至少二三百石粮食的进项。

    由此衍生的与佃户之间的利益捆绑关系,又是另外一份地方影响力。

    回程路上,赵辉总算从邓修文口中问清楚了:罗远经许了庄家一个廪生名额,另外又从其余两处圩地发卖、开垦等事上让庄家得了好处,所以那冷泉公愿意“成人之美”。

    听起来不会有额外麻烦,赵辉准备从流民之中选出来的庄户今年又能直接接手这块地,他们的生计有着落了。

    但庄家那些原先佃租兰花塘官田的佃户,肯让流民抢了生计?

    驸马的面子用来让乡绅富户“让步”可能好用,普通百姓管你这的那的?

    赵辉提出了这个问题之后瞥着邓修文:“罗知县莫不是要害我?”

    邓修文吓了一跳:“驸马何出此言?”

    “难道对那些老佃户就不管了?让我的庄户今年有个生计,其他圩地和开垦河工也要用来安置流民,那些老佃户岂会不闹事?闹起事来,不就是公主殿下和本驸马侵田夺产?”

    邓修文目瞪口呆:小小几十佃户而已,你是不是过于谨慎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