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三章 废弃水电站,规划大波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三章 废弃水电站,规划大波镇! (第2/3页)

估15天。”

    这些东西若是拿给外行,定然分析不出白水坝的损坏程度,只能凭借最后的建议衡量难度。

    但落在程野眼里,却让他心里有了底。

    村镇级水电站多建于20世纪后期,也就是千禧年前后,距今百年左右。

    最初是作为整体电网的补充,后来因为基建的快速发展,变成了对外承包的产业项目之一。

    属于一次性投入大、回报率低、回报周期长的优质投资项目。

    但混凝土碳化是不可逆的自然过程,即使私人承包后维护良好,碳化深度也会随时间缓慢增加。

    而普通混凝土在自然环境中,年碳化深度约为0.1-0.3cm,100年累计碳化3.2cm,说明坝体要么处于干燥、少污染的环境,要么就是过去这些年仍然有定期简单的维护。

    “有维护痕迹,又有修复可能.”

    程野思路快速流转,“看来幸福城以前动过心思,恐怕碍于资源消耗大、回报率低才搁置。”

    这恰恰说明大波镇是个潜力股,水电难题能通过修复旧设施解决,比从零建设节省至少70%的资源。

    当然,刘工给的信息是“修复至可运行状态”,这要是放在现代肯定是行不通的,连最基础的各项数据检验都过不了。

    但放在废土里却不算什么,现代标准里的安全冗余在此刻是奢侈品,要想一次性修好旧时代流传下来的设施,其难度不亚于重建。

    当然,程野脑子里闪过一个大胆的念头,或许能用行动点加速修复?

    但这得拿到承包资格后亲自尝试,还得想好如何跟施工队解释进度异常,暂时只能按下不表。

    “选择大波镇,水电都能解决,就剩运输线路了”

    程野手指在地图上快速滑动,将拾荒者那里听来的零星信息飞速串联,在脑海里勾勒出从幸福城到大波镇的路线图。

    在场80名检查官里,他是唯一没出过外城的见习官,只能靠二手信息和地图想象路况。

    这是劣势,却也是优势。

    他没有任何主观经验干扰判断,只会用最客观的数据,如距离、地形、障碍点评估运输难度。

    而超算验证方案时,必然也会采用纯数据模型。

    他这种理想化分析,反而可能在超算评估中脱颖而出。

    “小张,第二个电话,帮我打给缓冲区B-7区天元社区的宋老,请帮我询问从幸福城前往大波镇的难度,用拓荒的眼光去看待。”

    “是。”小张迅速记录,转身交代下去。

    这一次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约莫十五分钟后,才有工作人员捧着一迭厚厚的纸张走来。

    不同于之前的单页回复,这次竟足足有十多页,装订得整整齐齐,在一众单薄的回复纸中格外显眼。

    坐在门口的检查官忍不住惊讶抬头,还以为是哪位高期检查官动用了重量级人脉,才换来如此详尽的资料。

    直到纸张被送到程野面前,会场里投来的目光多少带了些诧异。

    连带着丁以山也不露痕迹的瞥了眼,嘴角几不可察地勾起些许弧度,似是肯定。

    但这些,程野此刻都无暇顾及,翻阅得到的信息后,他心里只剩一个念头:

    还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宋老能从旧时代熬到现在,在无数次生死边缘摸爬滚打,经验果然深不可测。

    不仅听出来了他的言外之意(即不看纸面数据,只论实际风险),还调动了社区内拓荒兵团老兵的集体智慧,给出的回复堪称活地图+生存手册。

    前几页是路线拆解,细致到每一段路的风险等级:

    出城沿旧省道行驶是最优选择,这是幸福城斥资维护的主线路,由百鬼帮负责看管,路面平整,适合车队运输,可直达大波镇外围,但最后20公里需转入县道。

    县道是第一道坎,路面多处坍塌,感染体与变异兽出没频繁,尤其靠近程野圈出来的那个县城,即“问路县”废墟的路段,常有感染体游荡,还有变异兽成群结队的袭击人类。

    最后的7公里乡道更棘手,全是土路,只要雨天,必然泥泞难行。

    再加上临江若是涨水,这一部分肯定要被淹,到时候开船恐怕都难走。

    中间几页标注着沿途的高风险点。

    问路县废墟是头号威胁,曾是旧时代的县城,如今成了感染源巢穴。

    饶是幸福城如此大力度的多年清扫,依旧有源源不断的感染源冒头。

    临江支流的水下藏着另一重风险,从主河道汇聚而来的感染源多潜伏在水底,尤其在汛期,极易突袭水道周边人类聚居地。

    更令人惊喜的是后几页,竟完整标注了大波镇内的具体情况,连程野手头这份资料都未曾提及。

    比如镇西头的“家家乐超市”,整体结构完好,承重墙未受损伤,清理后至少能供五百人短期居住。

    又比如镇中心的办公楼虽有破损,但框架稳固,修葺后可作为临时办公场所,甚至顶楼的水塔还能修复使用。

    镇东头的废弃粮站有地下仓库,防潮性极佳,适合储存物资

    这些信息旁都标注着具体时间,最早的是今年四月,最晚的竟在两天前。

    显然,天元社区的居民虽不外出,却从未切断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

    或是从哪个拾荒者口中得来。或是做工时的工友聊天。

    这些信息往常可能没有大用,但此刻程野问起,便立刻有了宝贵价值。

    到了最后一页,宋老还标注了沿途可能碰到的感染源种类,但或许是顾忌程野的检查官身份,这一部分写的很是含糊,并未详述特征,想来是怕在程野的专业领域‘关公门前耍大刀’。

    “不错,现在的棘手点恐怕就在于水患了。”

    程野越看心越定,并没有被信息里的危险吓退。

    没意义。

    出了幸福城,荒野处处是险地。

    那些神出鬼没的感染源,不像丧尸那样老远就能看见射杀,很多是通过变异生物携带、水系交换,甚至自然诱发形成的。

    就像当下的空雾,谁也说不清这一次又给石省带来了多少新的感染源。

    所以,为了安全去选地点,本身就是最大的误区。

    更该考虑的是,预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