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疏浚之法 (第2/3页)
大事儿的工程,大宋来来回回折腾了一百来年,依然可以说是一坨。
洛阳的运河疏浚都如此的无力,那就更别说江宁的菱湖了。
全大宋,所有的水利工程,乃至于稍微大一点的工程维护,全都一个鸟样。
而此时,王小仙的所作所为,自然便是许之以利,以勾引当地富户牵头了。
“诸位且看,这便是我所做的一个简易装置,这是被桐油泡过的竹筒,里面要先注满水,我们将其直接插在湖里,而竹子的这一头,我们用一个气囊杠杆加压,使竹筒内产生负压,就这样,这样,这样压两下。”
说着,却见那竹筒里面噗~得一声,就喷出来了无数黑褐色的污泥。
“你们看,这就把泥给抽出来了,是不是很简单?此物,便是我说发民三万,四十天便可清理湖底淤泥的底气所在。”
“这边,在岸上,我还设计了一个滑轮组,我想了一下,绕湖一圈,做木制滑轮,工程量并不算特别大,这样我们只要把湖泥抽到了岸上,将其装到桶里,然后踩动滑轮,就可以快速的将这些淤泥都运到西岸上去。”
“诸位官人,还有诸位乡贤,你们以为我这个想法如何?”说着,王小仙还在岸边,在一个昨天他让人简易安装的小滑轮组上,简单的演示了一下用滑轮组运输泥浆的使用方法。
湖边,王安石,元绛,宋押司,乃至于被宋押司特意叫来,江宁五县的各个豪强富户,本地势力代表,无一不是对此而目瞪口呆。
王安石:“介白,这,这法子是你想出来的?你还懂木匠活儿?”
“嗯,算吧。”
其实就是虹吸原理和机械滑轮么,全是初中的物理知识,王小仙上辈子虽然只是一个相声演员,但他初中还是毕业了的。
众人惊讶不已,纷纷讨论了起来,然而很快的,却是又都眉头紧锁起来了。
事实上这两样技术在北宋也不算超标,虹吸原理在北宋社会其实已经有了应用,历史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